美文网首页
第十二课 诗佛(下)

第十二课 诗佛(下)

作者: 田源ty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07:26 被阅读57次

第十二课 诗佛王维(下)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qí,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

诗人故事

“诗佛”因诗脱罪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掌握三镇(范阳、平卢、河东)重兵的大格安禄山叛变。他率领叛军15万人,向南进攻,很快占领了洛阳,逼近渣关。第二年六月镇守渣关的大将哥舒翰迎战安禄山叛军,结果全军覆没。

唐玄宗得到兵败的消息之后,十分惊慌;带领杨贵纪等少数人逃出西京。安禄山的叛军攻占长安以后,给事中王维等官员被囚禁起来。安禄山素知王维的才能,要他担任原来的官职,为叛军效力。王维虽不愿背叛朝廷做伪官,但也不敢反抗,因此假称有病,服药下泻,以图摆脱困境,因而被安禄山软禁在菩提寺中。

一天,王维早年的诗友裴迪冒着风险前来看望他,同时向王维介绍了叛军在长安城内烧杀掳掠的情况,特别是叛军在凝碧池举行的所谓庆功宴会上,当场杀害不愿为叛军奏乐的乐工雷海清的罪行,引起了王维的激愤。

王维听到叛军的暴行后,猛地站起来,翘首凝望着唐玄宗出走的西方,泪如泉涌,他想到一个普通的梨园乐工尚能宁死不屈,何况自己是一个朝廷命官,怎能贪生怕死,为叛军效劳呢?想到这里,他伏案挥笔写了一首怀念故主的《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状槐落叶深宫里,疑碧池头泰管弦。

诗友裴迪读过这首诗之后,深受感动,他偷偷将这首诗藏在怀里,带了出去。

次年,唐肃宗收复了长安、洛阳两城,凡受叛军封官者都按情节轻重治罪。王维虽然被软禁在洛阳菩提寺,没有为叛军做事;但他也被封了官,自然也要治罪。

裴迪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拿着王维写的《凝碧池》这首诗,交给了王维的弟弟王缙。王缙深得肃宗的信任,他拿着王维写的这首诗,去晋见肃宗。唐肃宗看过诗之后,沉思了一会儿。

这时,王缙感觉不妙,怕唐肃宗不能宽恕王维,又提出愿削官替兄赎罪。

唐肃宗听罢笑着说:“你兄长这首诗写得很好,可以免罪。”

不久,王维被宽释出狱,只降为太子中允。王维这首《凝碧池》诗,不仅保住了他的性命,而且还维护了他的官职,乾元二年升任尚书右远。王维以诗保住性命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诗作精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注释】

  • 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 长啸:长声呼啸。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湿。
  • 客舍:旅店。
  •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 属国: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 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拓展阅读

一生依附帝王家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流传下来有四百多首,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构思巧妙,意境鲜明,许多诗句脍炙人口,琅琅上口,代代传诵:“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泉声咽危石,日色冷轻松”,尤其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句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维作品以表现边陲与军旅的内容居多,后人给与他很高的评价: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不仅是公认的诗佛,而且更难得的是,他还是出色的画家,同时擅长音乐。后世更有人把他与同朝代的李白杜甫相提并论,这样评价他:“李白是天才, 杜甫是地才, 王维是人才” 。

王维的文学才能世人公认,毋庸置疑,但是他为人的另一面却鲜有人知,少有议论。他一生专心致志诗歌等创作的同时,与其他许多诗人不同的是,一生念念不忘用自己诗文追求入仕,虽然他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起起落落,但始终不改追求为官的初衷。

据考,王维17岁来到长安应举,就给长安宫墙里的岐王写了一首又一首的恭维诗,终于打动并结识了岐王,岐王把王维引荐给公主。那一年公主本想举荐考生张九皋,经过岐王运作,而后公主转而改荐王维,因此,王维得以一举登第,中了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在后来的官场上,王维几落几起,靠的都是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庇佑提携。比如第一次被贬后又被起用,靠的就是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后不幸被朝廷“叛贼”安禄山所虏,他为了有朝一日再登仕途,忍辱负重,违心担当了伪任。后来“叛贼”兵败,唐军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也一起被押解到长安。按唐律附逆者当死,王维也在此列,就因为王维被虏时写的题为《凝碧宫》的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熟人好友极力运作,向上禀报,说在这诗里王维抒发了对大唐的忠心。后唐肃宗认可,免他一死,还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时年王维57岁。60岁,他转任尚书右丞,一年后黯然离世。

总结王维一生,有评论者说王维“一生依附帝王家”,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妙笔生花

请你观察北京的傍晚,写一段对落日景色的描写。

披沙拣金

字词
  • 掌握
  • 全军覆没
  • 凝望
  • 宽恕
  • 提携
  • 家喻户晓
  • 妇孺皆知
  • 忍辱负重
  • 违心
  • 押解
  • 恭维
  • 相提并论
  • 脍炙人口
  • 朗朗上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二课 诗佛(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mq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