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遍又一遍的嘟囔着“二十四节气歌”,“冬雪雪冬小大寒”,无法理解,在这几近小雪的季节,居然下起了暴雨,此时不似盛夏雨水的清凉,现在却是冰冷的、透骨的,苦了那些不打伞的学生们。地上积了很多水,在回宿舍的路上,一个个闪转腾挪,犹如武林高手在表演“水上漂”。又到了宿舍值班的日子,雨急切的敲打着窗台,睡意全无,思绪在节律的雨滴里,如薄雾般蔓延开来。
行走在生活里,日复一日,不是索然无味但也没有意外之喜,生活看似也是透明的,做老师的圈子很小,局限于这个校园,我们也许只能看到眼前的这一小片地方,一小段时光,所以常想,当下,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了。
二十多年来,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学生,迎来送往,虽然建树不大,却也乐此不疲。虽然没有培养出什么各种“家”来,但也问心无愧,毕竟他们都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堂堂正正的做人,在自己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尽着绵薄之力。当然也不乏优秀人才,靠着自己的努力,读研究生、博士生,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前天,正在哈工大读博士的学生Z给我打电话,向我征求今后就业的问题。这个学生的确优秀,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保送直博,核潜艇技术专业,获国家一等奖学金三万元,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有东部沿海地区的,有西部重镇的,有中原大地的,也有北上广深的,面对诸多选择,他也很纠结,遂电话征询我最朴素的建议。就业是大事,要考虑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景,生活的压力,婚姻及子女教育问题,个人性格等诸多因素,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最合理的决定。
在一次婚礼上,遇见当年毕业后参军的学生W,健硕的身材,笔直的腰杆,棱角分明的平头,略黑却健康的肤色,目光坚毅,谈吐之间颇显军人气质。参军后考入军校,经过部队多年的磨练,已经荣升营级军官。W 同学紧紧握住我的手,表达着对母校、对老师的感谢,一晃十几年过去,但求学时点滴往事却历历在目,感谢当时的严厉,感恩求学无门时希望中学的收留。学生的成功与幸福,也是母校与老师的最大欣慰。
几年前,去北京送女儿上学,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结果在北京工作的学生伯勋,专程从通州区坐了两个小时的地铁去看我,着实感动。
每一次和学生的交流,也都是一次学习与提升,他们的思维与经历比我们更丰富,社会阅历不断积累,对社会有强烈的洞察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正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延伸了我们思维的空间,拓宽了视野,不再局限于那片天,那块土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