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宝
那年,我成为了家中唯一的大学生。
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响声大得似乎能从这个村头传到下个村头。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出丧,纷纷驻足在我家大门口。
我在全家的簇拥下走进祖堂。灰蒙蒙的墙壁中央高挂着一副灰白像。这是我祖爷爷的遗像。平时堆满了谷物、农具的地方被腾得连灰都不剩。我在万众瞩目中跪下,跪在那片唯一干净的地,朝祖爷爷的先天之灵磕了三个响头。
之后又发生了很多事,但我记得不太清楚。回忆朦朦胧胧,余下杯筹交错中他们笑嘻嘻的脸,以及临走之时我父亲突然塞到我手中的一本小书,那时,他的表情庄严而又凝肃。
那是一本无比破烂的书。上车后,我百无聊赖地翻着,泛成枯黄色的纸张薄如蝉翼,脆如玻璃,仿佛经历了很长的岁月洗礼,字体依稀难辨,甚至就连封面也不翼而飞。我努力辨别字体,才发现手上这本破破烂烂的书竟然是一本国学经典——《三字经》!
回想起父亲的行为,我有些哭笑不得。我不懂父亲为何会在临走时塞给我一本《三字经》,但我懒得思考,索性闭上眼,随手将它扔在大腿上。结果,它却不小心滑了下去,掉在脚边。我猛然记起父亲当时的表情,于是,我又悻悻地捡了起来。我从来都不敢违逆我的父亲。
大学时间充裕,我很羡慕那些忙忙碌碌、成绩优异的人。相比之下,我成绩平平,各方面也没有突出的地方,空余时间要么打打游戏,要么四处闲逛。
孤独最偏爱无人的天台。哼哧哼哧地爬上顶楼,趴在窗台边上,脚下便是几乎整个校园。校园景色优美,道路两边栽有银杏。此时,正逢金秋,银杏树挤在一起,鹅黄色顺着道路蔓延,融化成温暖的一团。望着那抹温暖,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想起被银杏叶包围的童年。
回到家后,我被怒火冲天的父亲拉到了祖爷爷的坟前。父亲很少对我发火,我也很少见这样火大的父亲。他要求我跪下,并要求我全篇背诵《三字经》。我低着头,一言不发,默默忍受着父亲的愤怒。
父亲问我在大学里是不是不务正业,整天玩游戏,他气急败坏地掏出手机,那上面有我近半年来超额的流量消费记录。
我仍然闭口不说,低着头跪在湿漉漉的草丛中。面前是斑驳的石碑,一丝又一丝的浅沟爬在是杯上,像是老人的皱纹,无声述说着那个时代的酸苦。
我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我的祖爷爷曾经是个风光的地主,地主没落后,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后代成才。可他的儿子,即我的爷爷,并没有钱供他读书。轮到我父亲时,虽然钱有了,愿望却再次落空,因为父亲没有参加高考。沉重的愿望自然而然背负到了我头上,所幸,在全家人期盼的目光中,我将之顺利实现。
小时候,我曾爬上父亲的肩头,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高考,可他只是笑而不答。
如果他不说,恐怕我永远也不知道那笑容背后的坚强伟大。
“你以为我不去高考是为什么?”
“我一方面要养你爷爷奶奶,另一方面是害怕。”
“那时城乡教育差异大,我怕我没文化进了大学遭歧视!”
不知过了多久,大概是累了,又或许是醒了,父亲总算结束了喋喋不休的骂声。我也总算从潮湿的草从中站起来了。
最后,父亲对我只说了一句话,他让我把《三字经》背下来。他说那天给我的《三字经》是从祖爷爷那一代传下来的。
自此,我在大学里安分了许多。我不再整天玩游戏,也逐渐减少了闲逛的次数。
父亲的话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挥之不去,仿佛成为了我心中的梦魇。我不懂父亲为何要塞给我一本《三字经》,更不懂为何要我全篇背诵《三字经》。
其实不用父亲说,我早就将《三字经》熟记于心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小,我就在老师家长的安排下背诵《三字经》《千字文》诸如此类的国学经典。我的父亲更是看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祖爷爷当年上学用的课本就是《三字经》哩!他一旦逮住我,看我在背诵上有所放松便会拿出一根长长的竹鞭,我从来怕我父亲,看见那根摇晃的青鞭,立马重新举起课本,开始呱呱呱地朗读。
日子在疑虑与迷惘中一天天流淌,我望着青翠的树顶,总是能记起去年秋天,银杏树叶金黄地盛放,记起那本残破的《三字经》被父亲收回以及他失望的模样。
我原以为我会浑浑噩噩地度过下学期,可我找到了答案。契机是那场才艺展示。
我被迫站到讲台上,要求展示才艺。可我平平无奇,没有什么才能。我转念一想,干脆就用朗诵敷衍一下。我点开手机,随便找了一首诗,可这时,一个念头如惊雷般一闪而过。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我立即将想法付诸实践。
我站在讲台上,闭上双眼,开始背诵《三字经》。
我背得不快不慢,按照固有的节奏轻轻摇头。我闭着眼,面前却不是一片黑暗,而是金黄的银杏树下父亲对我露出的慈祥的微笑。
“从你祖爷爷那一代开始就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那一天,我收获的不仅是掌声。
为何父亲要求我全篇背诵,为何在我临走时塞给我一本《三字经》,为何父亲如此重视背诵国学经典,答案不言而喻。
我只是亿万青年学生中平凡的一个。我没有贝蒂·史密斯笔下那颗生长在水泥地上的大树,没进过简进过的孤儿院,更没在曹雪芹的破楼危房生活过,我有的只是路明非的孤独天台,唐·吉诃德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追求黛西徒劳无用的努力。
可还有个东西始终陪伴我,从我识字开始直到现在。
那本破烂不堪的《三字经》从遥远的一辈代代相传,那不仅是一本简简单单的《三字经》,那更是一辈人的根,一代人的魂,承载着时代的泪与艰辛,随着时间的记忆流淌在代代人的血液里。
吃了“没文化苦一辈子”的命运在我手中完结。是那本《三字经》改变了我们,让我们学会继承知识,学会反抗命运。我相信那本书终会再次回到我的手上,我也将会把它寄予我的后代。然后,再次见证延续的使命。
银杏树叶仿佛依旧金黄,我站在树下,感受着微风暖阳,天空蔚蓝似海,手中是那本闪闪发亮的《三字经》。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50
想必每个人都有一件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传家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