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工作稍有失误,就彻夜辗转难眠,担心领导不认可自己;
遇到事情需要选择,就左右为难,纠结很长时间。
当你陷入了这样的情绪之中,说明你正在经历精神内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只有100%的能量,80%都在自我内耗,行动力自然减弱。
心理学上对“内耗”的解释是:
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会处于一个内耗的状态,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焦虑、犹豫、纠结、自责……这些看不见的内耗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本文结合稻盛先生著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思维方式》《斗魂》《活法肆:开启你的明心之路》《心》《干法》《京瓷哲学》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17:41
一、“反内耗体质”的本质,是戒掉感性的烦恼和情绪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是很重要的。不管发生什么,都不必烦恼,或者说不该烦恼。
切不可烦心伤神,而应该充分反省,然后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去行动处事,从而把负面的郁闷和烦恼变为迈向新未来的动力。
人生在世,忧愁、失败和烦恼在所难免。但如果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持续烦恼不已,则并无意义。
懊恼、烦忧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导致身体疾病,从而使自己的人生陷入不幸。
所以说,坏事既然已经发生,就不要一直烦闷忧愁,而应该拥抱新思维,采取新行动。
对于已然发生的过失或错误,的确要反省,但大可不必在感情和感性上反复苛责自己,否则只会徒增心理负担。
正确的方式是理性思考、纠正错误,然后付诸行动。这样才能使人生变得精彩纷呈。
有个词叫“覆水难收”,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
而已经发生的坏事亦是如此,既然事已至此,再去不停地想“我怎么会那么糊涂”“早知道就不那么做了”,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没有必要如此烦恼。
对于失败,当然必须反省,要严厉诘问自己“怎么会做出那么愚蠢的事”,但一旦反省到位,就应该忘掉这个失败,大可不必一直心生懊恼。
不管对人生还是对事业,都应该如此面对自己的失败。充分反省自己做错的原因,下决心不再重蹈覆辙。
然后大可遗忘它,以开朗的心态去挑战新事物。
切不可由于先前的失败而耿耿于怀、烦闷悔恨。要抛开负面记忆,努力朝着新目标出发。
如能做到这一点,即便当下遭遇失败,日后亦能成功。
人生在世,自有诸多烦恼。我们在工作时亦不得不面对各种问题。烦恼的确繁多,但大可不必为此劳心伤神。
但要注意的是,必须理性反省,倘若不加反省便遗忘,则是大错特错了。
不管发生了什么,不管有怎样的问题,哪怕陷入了觉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的境地,也不必烦心伤神,或者说不可以烦心伤神,而应该深刻反省、改过自新、付诸行动。
改过自新和付诸行动至关重要,这样能够让烦心、懊恼之类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朝着新未来前行的动力。
人生在世,谁都会失败和犯错,人正是通过不断的失败和错误获得成长,所以大可不必因此悔恨和懊恼。
深刻反省,着眼未来,付诸行动,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人生态度。
二、探索内耗的根源,是“反内耗”的关键
1、贪嗔痴在消耗我们的人生
据说人有108种烦恼,释迦牟尼说,这些烦恼是陷人类于痛苦的元凶。这些烦恼中,最厉害的有三种,就是“欲望”“愚痴”“恼怒”,被称为“三毒”。
我们人类是在这“三毒”的控制下度日的生物。想比别人过更好的生活,想轻松赚钱,想尽快出人头地。这种物欲和名誉欲,隐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如果这些欲望无法实现,就会转为恼怒:“为什么事不如意?”恼怒之余,就会对那些成功人士心生嫉妒。一般人随时随地都会被这样的烦恼所支配。
但是,人要听任“三毒”摆布,就绝不会感受到幸福。
从出生到死亡,人需要单独走完全程。这个过程中,不仅时刻受到死亡的威胁,也时常受到源自我们内心“三毒”的威胁。
所以,释迦牟尼倡导持戒(持有道德规范,并努力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抑制利己心,抑制烦恼。
当然,利己心和烦恼,是人生存所必需的能量,不能一概否定。但是与此同时,它们有剧毒,让人陷于痛苦,甚至断送人的一生。
这样的利己心和烦恼,是把我们引向不幸、毁灭我们人生的元凶。但另一方面,人类原本也具备美好的根性,它与烦恼处于对立的位置。
比如乐于助人,为他人尽力就能感觉到喜悦等。这种美好的心灵,每个人都具备。但当烦恼过多时,这样的美好心灵就不容易呈现出来。
2、内耗的根源在于利己心的作祟
我信奉“人性本善”,然而与此同时,另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同样也摆在我们眼前,那就是人性同时又非常软弱,极易受到诱惑,被各种欲望俘虏。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轻易地误入歧途,走上利己自私的道路。
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严格律己的哲学理念,坚定奉行质朴生活的坚强意志,那么要想抑制住自身的欲望会是一件至难之事。
可是我们如何才能够抑制利己之心呢?
为了把这个问题解释透彻,首先我要从自己是如何理解人心的构造开始说起。
在我看来,心的构造就宛如一个同心圆,由内到外分别由魂、灵性、理性、感情和感觉以及本能构成。
并且这些元素进一步还可以分为精神意识和肉体意识。魂与灵性属于精神意识。而感情、感觉以及本能则可以归纳为肉体意识。
理性则位于精神意识和肉体意识两者之间。
▲稻盛先生阐述的心灵结构图
相对于精神意识具有利他倾向的特征,肉体意识则出于为了维系自身肉体的需要,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倾向为主导。
当我们在没有任何自律的前提下思考时,最初产生的都是属于肉体意识范畴内的本能。由于本能处于心的同心圆构造的最外侧,因此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首先会依靠这种本能来进行思维判断。
前面已经提到过,本能是一种以自身利益为优先的、利己性的存在。与本能紧紧相邻,但要更加接近心灵构造内核的则是感情和感觉。
人经常会基于自身的感情和感觉,也就是自身的喜恶和情绪来作出带有主观性的判断。
像以上这类依靠自身本能、或者感情和感觉来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行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是一种常态。
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完全基于这种方式进行利己判断,随意行事,各类纷争矛盾会层出不穷。
三、真正厉害的人,通过4种方式“反内耗”
1、专注于工作来消除焦虑
人很容易骄傲自大,因为人是一种充满烦恼的动物。人若想要提升心志,重要的是要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
如上所述,人的“三毒”不能完全排除,但却必须做出努力让毒素稀释。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说独一无二的方法,就是拼命地“工作”。
“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
此外,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之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努力工作”就类似于修行。
而实际上,释迦牟尼提倡的进入悟境的六项修行——“六波罗蜜”,其中之一的所谓“精进”就是拼命地工作。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
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一个人如果从清早一直努力工作到深夜,那么他势必没有什么闲工夫和自己内耗。
古人云“小人闲居为不善”,人只要一有空闲,就容易动歪念、做坏事。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忙于事业,拼命工作,也就意味着让自己没有时间去心生杂念。
禅宗的僧人及修验道的修验者(修验道是日本人把故有山岳信仰与外来的佛教相结合形成的宗教。修验道的实践者被称为“修验者”或“山伏”)通过艰苦修行来磨砺自身的灵魂。
他们“制心一处”,通过持续修行,让一切杂念妄念无法趁虚而入;他们去心垢染,磨砺心智,从而形成纯粹清净的人性及高尚美好的人格。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拼命努力工作,那么和上述的修行一样,他就没有闲暇去心生杂念。
也就是说,努力工作与磨砺灵魂息息相关。
2、用理性控制利己心,再用利他心做判断和选择
为了不让自己处于盲目焦虑和纠结的情绪中,我们必须要利用强制性措施来约束自己的本能、感情和感觉。
也就是说,我们要有意识地审视自身内心的起伏变化,当我们产生要作出只对自身有利的判断时,能够及时进行自律,告诉自己:“这不是作为一个人所应做的行为”,并进而抑制住利己的意念。
通过这种方式,利己意念会慢慢减弱,较之本能以及感情和感觉要更加接近心灵构造核心的理性、灵性、魂也就会随即显现出来。
当理性开始呈现时,没有私心的判断就得以成为可能,并且当我们能够完全在灵性和魂这个层次进行判断时,正确的判断会自然而然地在瞬间流露出来。
然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必须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最起码也要能够作到基于理性进行判断。
也许会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会觉得:“我很轻松就能够把利己心给束缚住。”
然而当我们实际去尝试的话会发现,人的“我执”是如此顽固,就连这种简单的自律也难以保持长久,因此我们才有必要不断追求心性的磨砺。
尽管我们内心依旧充满“我执”,但依然可以利用理性来控制这些自私的念头,心怀他人的利益,并为之作出奉献。
当然,如果我们跳出自我,客观公正地观察自己的这种行为心理时,或许会发现这时的我们显得有些“伪善”,然而关键在于,即便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住这种“伪善”,那么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惯性,最终去伪存善,从而构成真我。
或许会有人对此反驳道:“利他心说起来漂亮,但是却不能用在商场上。”或许从短视的角度看,这种做法确实会让自己吃亏。
然而从长远来看,正是由于善待他人的利他心顺应了这个宇宙法则,最终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正面的结果。
3、每天用很短的时间让自己静下来
我多次讲过,我们凡人要达到开悟的境界,是不可能的。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磨炼自己的心灵,哪怕是一小步,也要向开悟的状态靠近。这种持续的努力,可以说就是人生本身。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一个方法,就是在一天当中,腾出一段时间,哪怕很短的一段时间,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保持平稳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当中,当海量的信息不断涌入时,当紧张的工作不断追逼时,头脑中波涛起伏,思绪万千,无法保持心灵的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将躁动的心灵之波一时镇住,制造一种机会,进入心如止水的状态。
冥想也行,坐禅也行,每天用很短的时间就行,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每天获得这片刻的平静,就能够一点一点地接近真我的状态。
这么做,就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收获丰硕的成果。
4、要不断努力提高心性和反省自身
如今的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心灵的重要性,对于“修心”也漠不关心。然而,我们首先必须抱有这样的念想——“必须提高自己的心性,美化自己的心灵”。
但因为我们都是充满烦恼与欲望的凡夫俗子,要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就算做不到,也要具有“必须做到”的念想,并不断反省自己。
有了反省之意,便生努力之心,这对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
真正拥有美丽心灵之人就是“悟道之人”,但要达到这种开悟的境界,并非我们这些凡人所能达到的。
自从释迦牟尼佛祖开悟及证悟以来,这2500年间,几乎再没有一人修得同样的正果。
但是,我觉得我们至少可以具有朝着该方向努力的意识。
如果一个人能够努力提升自身心性、努力净化自身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修行。
对这样的人而言,其被赋予的生命和人生,就成了美化心灵的“道场”。
可能大家会觉得我说的话有点自以为是,但我努力地把该理念传达给大家的行为,其实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净化自身心灵的手段。
如果大家质问我:“那你的心灵净化到什么程度了呢?”“那你的心性提高到什么水准了呢?”那我真的是惭愧不已、难以回答。
但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要公开地向大家讲这些道理。因为这样一来,我势必会暗暗自责: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
以这样的内心纠葛为动力,我就能够进一步努力提升自我,如此周而复始,便是人生修行。
俗语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聪明的人,懂得把时间专注在重要的事上;内耗严重的人,才会把时间用在纠结、焦虑上。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愿我们都能减少内耗,内心山河壮阔,始终相信人间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