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小茶馆
一杯香茗,几个知己,一段历史,几度回忆!
85篇原创内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官拜参知政事。
对内他发起新政,对外他主张“主动防御”。虽屡遭贬黜,仍初心不改。
当然范仲淹最突出的成就还是在文学上,他散文、诗词、无一不精,一改宋初柔靡文风。
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改嫁给一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从小就学习刻苦。
为了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读书,他自己去了醴泉寺。
在那里,他每天刻苦攻读,为了不耽误时间,他每天都是和衣而睡。
每天学习到深夜,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
吃的饭,也是极其简单,每天把僧人们剩的粥,分成四份,早晚就着咸菜,各吃两碗。
虽然很清苦,然而范仲淹却乐此不疲。因为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徜徉在书海之中。
范仲淹母亲改嫁的朱家,是当地的一个富户,两个哥哥,每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范仲淹经常劝说他们。朱家兄弟从心里看不想范仲淹。哪会听他的规劝。
有一次,范仲淹又苦口婆心地劝说哥哥,朱家兄弟听得不耐烦,回怼道:“你以为你是谁,我花的是朱家的钱,又没花你的,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范仲淹觉得很委屈,去找母亲告状,这时,母亲才告诉他实情。范仲淹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他要到南京求学去。
来到南京,他考进了著名的应天府书院,这里聚集了很多饱学之士,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里学费是免费的。
在应天府书院,范仲淹每天不知疲倦地读书,写文章,累了就趴在书桌上睡上一会,有时候干脆用冷水把自己激醒。
应天府虽然学费免费,但吃饭还是要花钱的,离开朱家,范仲淹几乎一无所有,他只能靠给学院打零工,勤工俭学。
以前在醴泉寺,还能吃上两顿,现在每天只能吃一顿。
他有一个要好的同学,见他太艰苦,就从家里给他捎来了很多可口的饭菜。然而范仲淹却一口没吃。
同学很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吃啊?不好吃吗?”
范仲淹说:“谢谢你的好意,这饭太好吃了,我怕自己吃馋了,就吃不下白粥了。”
同学说:“没关系,以后你的一日三餐,我都包了。”
范仲淹说:“谢谢,我是一个有手有脚的人,怎么能依靠别人呢,如果我贪图享乐,又怎么会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呢?”
范仲淹就是这样,磨炼自己的意志,他知道只有耐得住寂寞,吃得下生活苦,才会迎来生活的甜。
水如天说:庄子说: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耐得住寂寞。穷不失志,富不颠狂。这才是开启人生最好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