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其实吃了很大的亏,因为刚入大学一切消费自由,又是头一次接触双十一这种全民购物节的气氛,就赶着买了一大堆东西,包括当天晚上临时起意的四件衣服——价格加起来约¥300,还自以为赚到了很开心。
结果收货的时候心情low爆:先是快递人山人海的架势被挤得心累,而后拿到货之后发现与图片有很大出入,让习惯去摸实物的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行动派推送的文章里,前天的标题为《为什么我从不过“双十一”》
摘录一段我认同的
拼搏“双十一”的问题在于,它往往会以“价格低”使你忘记了“是否需要”这件事;
购物这件事是有时间成本的,甚至会养成不太好的消费习惯。时间是成本的一种,精力是成本的一种,还有最关键的是,思维方式也是成本的一种。
· 我宁愿去思考“如何能赚更多的钱”,也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如何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上
· 我宁愿去考虑“什么东西我不买也可以”,也不愿意去考虑“如果便宜的话,买回来或许会有用”
曾听说过,大部分的人靠记忆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来判断自己的年龄。也就是说,像《土拨鼠日》那样只有你知道今年已经过了N次然而周围人还是坚定地相信是第一天过;或者把时间拉长,每一年都是2015,你将会如何?
看着周围眼神狂热、摩拳擦掌准备在今晚零点过后大展身手的同学,忽然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区分今年、去年和明年的。抛开被学校安排的板上钉钉的课程和活动,是不是只剩下衣服鞋子?
想想有点可怕。
如果每天的生活完全一样,你能区分现在是哪一年吗?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多数的反思都在年初年末,因为到了列一年一度年计划的时候,然而这种打鸡血的状态并不能持续很久,两个月不到就缴械投降,又回到原来的舒适圈。
但也有人在一年之内螺旋上升式的成长——行走的脚步、主动的学习,从输入端的阅读旅行到输出端的写作分享;更多芸芸是物质上的,搬入新房子、买了新车、从新衣服新背包新鞋子到首饰手表;尤其化妆品和食品这类时间太短暂,短暂到只能让人印入短时记忆,而后就被清除的干干净净。但很可怕的是有人偏偏靠着日复一日这样的小刺激来撑起每一天。
当你使用赫敏的时间转换器时,如何能准确定位自己身处哪点时空?╮(╯▽╰)╭又想买十字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