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雷)兴泰:岁月长河中的坚守与奉献》
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顾(雷)兴泰的一生宛如一颗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于清光绪年间(公元 1880 年)诞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顶拉村化坪岭农业社一户顾(雷)氏人家中,这片土地赋予其质朴无华与坚韧不拔的特质。虽出身贫寒,却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自身的努力,在书法上展现出深厚功底,闻名于当地。
年少时的他毅然投身军旅,在云南陆军军长顾品珍麾下担任云南陆军第一团中尉职务,参与了民国初期那场波澜壮阔的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此后,他随护国军辗转征战,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结识了诸多重要人物,其中便包括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段珍贵缘分。
1949 年新中国成立,顾(雷)兴泰结束军旅生涯回到故乡。他怀着对家族的责任和对历史的敬畏,着手进行了两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其一,便是为家族祖坟的修复与正名不懈努力。他向党中央请示,重新敬立“顾氏芒部阿沽”被毁坏的祖坟碑墓以及‘顾大㓲刀公’墓碑,并如实将“顾氏芒部阿沽”在清雍正年间的旧事告知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豁达与包容,让这段历史问题得以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归属。而后,在 1956 年,经过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族人祖茔纠纷最终胜诉。族人们欣喜若狂,自发地将祖坟重新垒起,并捐款立起了一座‘四棱碑’,使得泼机顾山“顾氏芒部阿沽”祖坟碑墓‘四棱碑’承载着家族荣誉得到浮现出来,化平岭‘顾大㓲刀公’墓碑也得以庄重敬立。这‘四棱碑’,不仅仅是一座石碑,它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凝聚着顾(雷)兴泰对家族深深的眷恋和责任担当。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文革”的动荡岁月里,泼机顾山的“顾氏芒部阿沽”祖坟碑墓遭到严重破坏,被时代的浪潮无情吞噬,如今只剩下化平岭‘顾大㓲刀公’墓碑及其周围众多‘顾(雷)氏祖坟’,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其二,顾(雷)兴泰凭借自己在军队中习得的高超医术,重操旧业,为家乡的民众排忧解难,悬壶济世,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赞誉和尊重。他用自己的医术,在故乡的土地上播撒着温暖与希望,诠释着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
在“文革”前夕,朱德总司令曾致书函邀请顾(雷)兴泰赴北京相聚,共度晚年。但顾(雷)兴泰自己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而婉拒了这一诚挚邀请,最终在故乡的旧居中度过了余生,于 1976 年 8 月 21 日因病逝世,享年 96 岁。
顾(雷)兴泰的一生,是在时代洪流中坚守初心、传承家族文化、奉献社会的一生。那曾经屹立在‘泼机顾山’下的‘四棱碑’,虽历经沧桑,但它所象征的家族精神和顾(雷)兴泰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顾氏家族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世子孙敬仰与传承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顾氏后人,在岁月的征程中,坚守正道,奋发向前,续写家族的辉煌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81475/26930f6ec5a307c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