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收到来自腾讯平台的封号提醒,一脸懵。
违规内容“大款和黑社会坐一起,空姐对俩人态度一目了然。”
四脸懵逼。
这到底什么情况?
我的企鹅号:交知
意为:知识交流,可以通过文章,让不同的灵魂相遇,交心,交知。
我已经有两个月没有登录我的企鹅号进行运营了,也没有发过任何文章,这篇违规文章绝对不是我发的,我肯定确定,那只有一个可能,自媒体账号被盗了。
可是在这个讲求证据的年代,没有人去相信你。
就好比,你要证明你自己是你自己。
和腾讯客服申诉的过程中,对方告知我,平台只针对您发布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不会去针对发布的人。
想想腾讯处理的也没毛病,在你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不是你发的情况下,他们只认定为这个内容是你所属的自媒体账号发出。
不过心里真的是很郁闷啊,辛辛苦苦注册的自媒体号,运营了一年,在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封号了,也是有点小忧伤。
分析原因,自己也有一部分责任,长期不登录自媒体账号,导致账号被盗。
用产品思维来思考这件事,五个层面: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圈和存在感。
企鹅号是一个内容产品,我如果想要把它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产品,就必须先从“交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存在感入手,因为只有明确了账号的存在感,才明确了要怎么去运营这个账号,才有了具体的目标。
接下来,就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打造自己的能力圈,多发文章和视频提升企鹅号的传播能力,让自己的能力能够逐渐支撑账号的存在感,也就是查理芒格说的,让自己配的上。
有了能力,就会吸引对应的资源,然后就自动构建了一个与自己相匹配的资源圈。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不断的去输出内容,去优化内容。
如果我一开始按照这个逻辑去做腾讯企鹅号,也就不会出现2个月的空窗期没有登录导致账号被盗的情况。
细思之,一个产品想要生命力强,想要做好,不仅仅是满足用户表层的需求,重要的是力求满足其存在感,如果连存在感都逐渐消弱,就注定做不好一个产品,内容平台也一样。
之前看到有一句话说:上帝给你初始化的操作系统的密码,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你在一个领域,一个平台,付出了才能得到相对等的回报。
作家格拉德威尔曾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个小时是怎么算出来的?
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把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对古典音乐家、冰球运动员的统计调查改造成流畅、好懂的文字。在调查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他的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每天3小时的练习只是个平均数,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一个内容平台,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如果真心想做好,还是要专注于其一,用一万小时定律来践行,用产品思维来运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