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二班 王钧泽
9月28日,我们来到板场峪,开启了一场有关长城的研学之旅。
我们首先要参观砖窑。难道烧砖还要有多大的智慧吗?做好的砖坯往火炉子里一放,大火烤上几天几夜的,不就成了一块儿砖吗?
还真不像我想得那么简单。原来不论是取土、 制坯、摆放、温度、火候、时间…,都是有讲究的。先说取土,要取本地有粘性的红土,制坯时要一层一层的放土,以保证砖的韧性。晾好的砖坯要程席字形放入窑内以保证烧制的过程中,让每一块砖能均匀受热。烧砖时,窑室的温度需要达到800度,烧四到三天后,淋水降温,使砖从红色变成青色。
据说在当年烧砖的过程中,如果烧制一块次品,从下到上的官兵都要受到惩罚,足以见得古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从窑洞出来之后我们也体验了砖坯的制作过程。其他同学分到的砖坯模具都是薄薄的一层,分到的粘土做我们脚下走的城墙砖足够用。可是我到的模具是作女墙上的砖的,砖坯厚,泥还不够,最后做成个次品,要是在古代我早被杀头了。
我们继续向前走着,看到一个老爷爷。“咦,他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经过询问得知他是长城保护员,已经在这里守护长城多年。那他一定知道很多关于长城的知识。“请问,如果发生了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保护长城呢?”老爷爷说,长城是文物,我们不能私自修复。如果发生自然灾害,使长城受到损坏,我们会第一时间向文物保护局进行汇报。他们会派人对长城进行勘探和修复。哦,原来如此。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这才是保护长城的根本。才能让长城世代相传。
和老爷爷告别之后,我们继续上山,发现有一个山洞,上书三个大字——灵仙洞。“难道这里头有什么仙人在此得道成仙?还是那个神仙专门儿镇压什么妖怪所成?”一位讲解员老师帮我解开了疑问。原来发现这个山洞的过程还挺有趣。2003年,在修复通往长城敌楼“杨来楼”的山路过程中,一只獾闯入了工人的视野, 又迅速的钻进了路旁古洞,可村里的人谁也没见过这个洞。为了捉住这只獾,工人们在洞口点燃柴草,想把獾熏出来,没想到烟从洞口入却从远处的半山腰冒出来。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开始对古洞进行了挖掘。挖掘几十米后,淤泥中埋藏着一块木牌出现了,上面就写着“灵仙洞”三个繁体字。于是这个洞就被命名为灵仙洞了。
这次研学之旅既让我学到了长城的知识,认识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了有趣的故事。研学伴我成长,使我悄然长大,最美课堂在路上。期待下一次的研学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