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若干年前造型各异、各具特色的功能机,再看看市面上外观越来越同质化的智能手机,难免感觉乏味。但又无可奈何,市场的选择和演变就是这样。
不过,也有少数厂商,不甘于同质化,愿意去探索、创新。也有厂商,需要靠差异化路线,去赢得更多用户。
但这条尝试、创新的路上,也伴随着不确定风险:搞得好,一炮而红,搞得不好,则适得其反,甚至沦为消费者的笑柄。
11月17日,OPPO带来了一款具备全新屏幕形态的OPPO X 2021卷轴屏概念机,屏幕尺寸可以在6.7英寸和7.4英寸之间切换,且实现“零折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纵观手机圈,这种敢于创新的产品,虽然不多,但也足够好好盘点一番。这一次,带来三款产品。大伙可以看看,看你们了解之后,是“哇塞,太惊艳了”?还是“这啥玩意”?
LG Wing——很特别的双屏设计,是实用之举还是多此一举?
LG这个品牌,在创新上说实话一直比较激进。像之前推出的柔性屏手机G Flex系列、4:3屏幕比例的Optimus Vu等等都很好满足了个性市场,受到了一些小众的喜欢。
而这次的LG Wing双屏手机,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LG的大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屏幕支持旋转,从单屏可以瞬间变成双屏。而且,由于采用的是真·全面屏,因此前置摄像头为升降式结构。
这就不可思议了,旋转 + 升降两大机械结构加持,那这个身材必然是“膨膨膨”不可避免往重量级发展了。单单一个机械结构,就足够让机身比一般手机厚重不少,更何况是两个机械结构放在一起。
尽管,LG Wing为此极力控制,但重量还是达到260g,厚度则是10.9mm,电池被挤压为4000mAh。这样的牺牲,只是为了多几个应用场景,比如边看视频边发信息、边导航边控制音乐、边看视频边上网等等。
但现在很多手机,都支持分屏、多窗口,同样可以做到这些,做成旋转双屏,意义似乎并不大。总体来说,配置上一般(高通765g处理器),而且实用性不是很强,加上好几千(韩国的售价为109万韩元,约合6360元人民币)的价格,属于“看上去觉得很牛x,但要买轻易不会考虑”的机型。
除非,它价格大跳水,拿来尝下鲜。你们觉得呢?
VERTU纬图眼镜蛇——手机上放条蛇,且全国限量1台,你会买吗?
您没有看错,这台VERTU键盘功能机,全球限量8台,全中国只有1台。售价不是998,也不是9998,而是2474000。为了彰显您的尊贵,特派直升机送货上门!当然,一年“私人管家”服务也是少不了的。
VERTU是诺基亚于1998年成立的奢侈手机品牌,但后来因为诺基亚经营出现问题,便出售了这个品牌90%的股权。VERTU产品坚持以手工工艺打造,由于不考虑材料成本,因此它一般采用高品质的材质。
但在配置和性能上,VERTU手机总是慢了好多拍——它追求的是奢华感,并非体验感。因此,它更适合当作收藏品,拿在手上使用反而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
再来说回这款手机。VERTU SIGNATURE眼镜蛇限量版的机身虽然不大,但材质硬核,导致重量达到238g。机身缠绕的眼镜蛇,更是极尽奢华。蛇身由镶有439颗红宝石组成,蛇的眼睛镶嵌两颗祖母绿。蛇头和蛇身另外还镶嵌了2.02克拉钻石和1.02克拉钻石。
除此之外,九宫格按键表面都镶嵌了珠宝,简直浑身是宝!就问你,假如有钱买这款产品,你舍得拿出来用吗?
遗憾的是,这款手机虽然限量1台,但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土豪下手,继续挂在旗舰店,等待有缘人。
努比亚阿尔法——把手机绕在手腕上,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一说一,努比亚绝对是国内勇于创新的手机品牌之一。全网通、小红圈呼吸灯、克隆拍照、前后双屏等等都走在行业前列。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不温不火。
努比亚阿尔法,也是它创新的产物。阿尔法采用全视角可弯曲柔性显示屏,在智能手环/手表领域算是一个创举。在交互上也是创新十足,比如隔空操作,比近期华为Mate40系列主推的这个功能还早了一年有余。
努比亚在软件层面还为这款产品打造了专属UI,诚意还是有的。可惜的是,这款产品更偏概念,在实用性上逊色不少。
比如:产品大且重,重达158g,大小的话可以看看和用户手腕的对比(下图)。158g什么概念?差不多一部iPhone12的重量(162g),想象下把iPhone12挂在手腕上的感觉,是不是很沉重、很有压力?
再一个,这个长条形屏幕的设计,科技观感远远大于实用价值,常用到的只是中间的核心区,两侧区域有点浪费。然而,电池才500mAh,这就有点尴尬了,屏幕这么大,还浪费这么多显示区域,简直是小马拉大车呀。
因为屏幕的比例比较另类,加上努比亚软件团队在手表上的优化不给力,因此应用适配除了内置的,可拓展的就没那么顺畅了。看电商平台买家的评价,也是一边倒在吐槽这款手表的应用可玩性。
虽然可以打电话,但也是限制多多,比如不支持电信、移动用户只在部分地方使用等等。这款手表之前可是3、4千的旗舰价格,如今已经降到千元以下。科技感十足但实用性不足的它,你会买吗?
总结
很多品牌不是一线品牌,不能靠品牌影响力去收获销量,因此必须想尽办法,比如剑走偏锋、走差异化风格,尝试让产品脱颖而出,才能站稳脚跟。很多一线品牌,为了秀肌肉,也会探索新概念产品。
但有些难免会陷入为了创新而创新,让创新沦为噱头的境地,很多创新没有结合实用性和用户实际情况,注定只能昙花一现,甚至适得其反。上面列出的三款产品,虽有不足,但也有赞赏的地方,如果是你,你更愿意选择哪款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