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了《俗物与天才》,其实这塞德兹是根据《卡尔威特的教育》里面讲述的方法培养小塞德兹的,我手上的这一套文集里面刚好也有一本叫《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的书,于是就在网上搜了搜卡尔威特,发现他的确比塞德兹成功:他比塞德兹更早慧,13岁就取得了博士学位,然后在不同的大学任教,一生成绩卓越,活到了83岁。这也许是一个比塞德兹更好的个案,正当我想好好看看这本书,比较一下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豆瓣上的一个帖子,指出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刘恒新翻译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伪造译作!虽然我手上的不是这个版本,但也让我对该书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于是决定暂时不看了。
想想现在的教育市场,鱼龙混杂,让人眼花缭乱,辨不清真伪,有什么办法可以去伪存真呢?
只有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才是好的教育,不如来复习一下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吧。
皮亚杰(Jean Piaget)是瑞士心理学家(1896—1980),他通过各种设计精巧的实验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
1.感知觉阶段(0-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觉来建立与世界基本联系。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与世界的互动基于基本的反射,比如:觅乳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等等;6个月后开始有目的的行为,比如尝试用手去抓食物或者玩具;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会想出更多的办法克服眼前的困难(比如借助外物),拿到想要的东西。到了感知觉阶段的后期,婴儿将获得“客体永恒性”,这是什么意思呢?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婴儿认为东西不在眼前就是消失了,所以当你跟他玩用手遮住脸然后突然把手放下来的游戏的时候他会乐的哈哈大笑;但获得了“客体永恒性”的孩子会知道,即使皮球滚到床下面去不见了,它还是存在的,不会凭空消失。两岁左右的儿童发展出“延迟模仿”的能力,就是他不但会模仿你现在教他的动作,还会模仿你前两天不经意出现的行为和动作。
前段时间看知乎上有些家长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让两三岁的孩子做一些剥豆子,择菜,洗碗之类的家务,就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孩童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所以对做家务比较好奇吧。我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与其让孩子用沙子石头和树叶模仿做饭的游戏,不如让他在近可能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参与到真实的生活中来。当然,也别指望把家务交给小孩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让他做你可能会比自己做还要累,而且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浪费,等他什么都学会了,他可能又觉得没有挑战很无聊,然后就渐渐地不感兴趣了。
2.前运算阶段(0-7岁)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