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皇帝全传》
作者:善从
内容摘录:
北朝·北魏
1、北魏孝文帝元宏档案:
生卒年:公元467~499年
父母:父,献文帝拓跋弘;母,李氏
后妃:冯皇后、高贵妃等
年号:延兴,承明,太和
在位时间:公元471~499年
谥号:孝文帝
庙号:高祖
陵寝:河南长陵
性格:聪慧勤学,宽仁俭朴
2、元宏,原名拓跋宏,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后因倾慕汉族文化,把拓跋姓改为汉姓元。刚一出生,元宏就被献文帝立为太子。及至5岁,献文帝拓跋弘便将皇位让给了他。在此后的20年间,朝政一直由冯太后把持。公元490年,24岁的元宏开始亲政,开始了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公元499年,元宏在南征南齐的征途中病死,年仅33岁。
3、公元490年,太皇太后冯氏病逝,孝文帝元宏开始亲政,崇尚汉文化的他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改革,首先进行的便是迁都洛阳。
4、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决心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首先,他重用一大批主持改革、提倡汉化的鲜卑贵族,还重用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人。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孝文帝开始了更深一步的改革。
第一,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族衣服。
第二,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
第三,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
第四,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第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第六,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第七,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第八,孝文帝规定,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邙山,不准运回平城安葬。
这些措施以及前面“均田制”“俸禄制”“三长制”等的施行,将鲜卑族从旧的奴隶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封建社会,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使鲜卑族成为当时最先与汉族融合的少数民族。
5、公元499年三月,孝文帝再次率兵南征,大败南齐太尉陈显达、平北将军崔慧景。但是由于操劳过度,再加上长途跋涉,孝文帝元宏再一次病倒,而且迅速加重。元宏自知这一次将是他生命的终点了,于是赶忙召来鼓城王元勰交待后事,任命相关人等辅佐太子元恪。不久,孝文帝便病死于谷塘原,年仅33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