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骑行安阳马投涧

骑行安阳马投涧

作者: 沉稳飞翔 | 来源:发表于2024-07-02 04:54 被阅读0次

        时隔两个多月,重启骑路,2021年11月27-28日两天骑行213公里,访观安阳马投涧两处省保文物单位,即大屯村千余年历史的彰善古桥和上毛议涧村的孙家大院。人困车乏,完成任务不容易!说起马投涧并不陌生,因为安阳老家祖辈的老坟地就在马投涧的区域里,但真正骑进马投涧,继而再寻古观景还是第一次,这得有赖于包括李老师等骑友的探索策划之功。

        马投涧镇境内全部为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65米,最高点位于凤凰岗,海拔230米;最低点位于下毛仪涧沟,海拔100米。关于马投涧”地名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因村南头一处涧沟呈马头形,所以被称为马头涧。后来,人们在此建村,村以涧为名,又演变成马投涧。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古老且有些带荤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洪河屯一带有个名叫王黑儿的无赖之徒,在外到处横行,尽办坏事;在家虐待父母,丧尽天良。乡亲们在王黑儿的街门上写了八个大字:乌鸦还食,马不欺母。以此来谴责他的缺德行为。王黑儿看到人们讽刺他不如牲畜,心中十分恼怒,他到大街上跺着脚高喊:“谁说马不欺母,今天,我非当场叫你们认输不可。”王黑儿从自家槽头先牵出一匹小公马,当众用黑布给小公马蒙住眼睛,接着又牵出生这匹小公马的母马,拴到一棵老槐树上。王黑儿千方百计挑逗小公马戏弄母马。他指着爬在母马背上的小公马洋洋得意地对人们说:“你们瞧瞧,到底这马欺母不欺母。”说着,他就给小公马扯掉了蒙眼布。当小公马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戏弄了“母亲”时,当即羞得无地自容。它挣脱缰绳,把王黑儿踢倒在地,然后发疯般地向南跑去,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南岭下一道深涧边,纵身栽下去自尽了。后来,人们为了教育后人和纪念通达人性的小马,就把这小马投涧旁边的村庄改名叫做马投涧了。现在,马投涧村为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的住地。

        至于要寻访参观的两处省保文物古迹,网上资料分别为:彰善桥位于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大屯村南,横卧于古防水(今称新惠河)上,南北走向。防水这道河流曾经载于《水经注》里。此河发源于马投涧镇西南部深丘陵区,向东注入了豫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羑河,漕运曾经兴盛过很长时间。而石拱桥连接的南北土路,也是古彰德府(安阳)至南部经济重镇鹤壁的一条官道。据桥头存清咸丰七年(1857)《补修彰善桥碑记》载:该桥成于宋代,明代万历三十九年复修(公元1611年),拱桥全长20.4米,宽6.5米,单孔净跨9.8米,矢高5.15米,通体由当地白砂石筑成。明万历三十九年锡嘉名为彰善桥。彰善桥是河南现存单孔净跨较大的古代石拱桥,券脸石和栏板保存了丰富的艺术图案,这在河南古桥中为数较少,是研究桥梁雕刻艺术和明代戏剧史的珍贵资料,2006年6月,彰善桥这座藏身于乡下沉寂了千年的石拱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石刻艺术,做为宋明建筑,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毛仪涧村和孙氏旧宅,村名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东汉章帝早年间,一位修道之士途经此处,便被这里的山水景色深深吸引,于是驻足于此隐居修行,因此人姓毛名仪,从此他隐居修行的山涧就被后来人叫作“毛仪涧”。在这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庄里,有一处至今还保存完好的清代民间建筑群落--孙姓旧宅,这处民居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豫北地区实为罕见。据称,孙氏先祖在明朝末年从京城来到上毛仪涧村落户,凭借着为官时积攒下的财富,加上治家有方,逐步发展成为拥有2500亩土地的大户人家。从清朝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开始,孙氏先祖们就不断地兴建宅院,到了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孙氏家族先后在上毛仪涧村兴建了5处规模庞大的宅院,现在也被列为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沿途还经过顺访了鹤壁罗庄卧龙岗天齐庙的刘邓豫北战役指挥部旧地,汤阴菜园程岗村岳飞故里和羑里城。完成骑行的十二位骑友是:洲、李老师、乐乐、海岸、山川、沙狐、博爱、三棵树、花心、斗豆、虫头和本人。去程为112公里,归程111公里,两天共骑行213公里。自己的花费共86元,其中住宿30元,余为吃饭钱。人久不骑车,疲累;车久不上路,也出故障了。过汤阴安阳村野泥泞不平路时,后轮胎鼓起了一个大包,还撑破了表皮,导致轮胎线扭曲了,骑行巅颤不已,担心加小心,但也坚持到家了,很幸运!

时隔两个多月,重启骑路,目标安阳龙安区的马投涧 沿S303省道骑到内黄二安,即转向北去,路过高堤 上S302省道,前进的目标展现在面前 跨过祝庄卫河大桥,也就从内黄进入到汤阴。经过夏秋两季的特大洪水,此时的卫河又恢复成了平静安顺的状态 穿过汤阴任固的老街道 再上任固的新大街,新老时代的变迁一目了然 中午,到了汤阴的菜园镇,看中了这家满碗都是肉的路边店 果然不虚,我的一碗烩丸子,配上三个馒头,直吃得口香四溢、撑肠拄腹,也才十六元 饭后择小路求捷径,首先路过菜园镇的程岗村,不期然间把岳飞故里又收入进眼帘 现在的程岗村没有一家是姓岳的,但丝毫不影响岳飞的出生地就在这里,这座祭祀岳飞的老庙可以作证 今年7月以来,豫北蓄滞洪区遭遇罕见洪灾和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其中汤阴县农田积水面积一度达56万亩。为解决农田积水难题,当地采取了“深挖沟、疏通渠、布网络、广连河”等措施,骑在其中,不时路断就要推行一段了 一路坎坷才骑出村野难行之地,重上大路穿过京广铁路,才来到了安阳马投涧的丘陵地带中,下午近三点到了大屯村外,第一处寻访的景点彰善古桥就在这里 马投涧乡大屯村,是个有着2000多人口的大村庄,也是过去古彰德府至鹤壁官道的必经之地 2006年6月,彰善桥这座藏身于乡下沉寂了千年的石拱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石刻艺术,做为宋明建筑,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彰善桥呈南北走向,桥体通长48米,宽6.7米,高7米,单孔净跨9.8米,是河南现存的单孔净跨最大的古代石拱桥。桥上两侧各有望柱12根,装栏板18块,石栏杆至今保存完好;两侧望柱顶端各有10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左侧北起第二根望柱顶端的石狮就是现存仅有的宋代石狮。两块抱鼓石矗立在桥的两端,以增加桥梁的稳固 据考证其建筑年代不晚于宋代,明代万历三十九年曾经修补过,整个彰善桥建筑风格独特,石刻艺术精湛,是豫北地区迄今保存完好、非常罕见的单孔石拱桥。上下游中央券脸石均为高浮雕吸水兽头,造型古朴凶猛。券脸石上下浅浮雕海马、龙、凤、日、月、火焰宝珠、云水等艺术图案 两侧望柱顶端各有10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左侧北起第二根望柱顶端的石狮就是现存仅有的宋代石狮。其余的19个石狮是1989年当地政府出资才补上去的 不久前,古桥得以大规模整修,加固了拱券,清除了桥面的覆土,规整了两侧的桥栏,重新整修过的面貌修旧如旧 桥面两侧各有石栏9间,中间5间为青石栏板,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建桥时原构件,两端4间青石栏杆为后世补修时所添加 栏板雕刻的内容为明代戏剧场面,是彰善桥精致石刻艺术的一部分 彰善桥就位于村边的新惠河上,古代称为防水。如今的新惠河已经看不到滔滔洪水,干涸的河道里甚至被村民们开辟成了菜园,种上了各种应时的蔬菜 古道落日,以前的古官道早已难觅踪迹,唯有这座就地取材而建的石拱桥依然矗立在新惠河上,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大屯村作为古代彰德府通往鹤壁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车水马龙、异常繁华,如今早就落寞为豫北丘陵地带中一座平常的村庄 离开大屯村,北去不远就到了上毛仪涧村,这里同属于安阳龙安区马投涧镇的境内 村名由来源自于一个古老传说:东汉章帝早年间,一位修道之士途经此处,便被这里的山水景色深深吸引,于是驻足于此隐居修行,因此人姓毛名仪,从此他隐居修行的山涧就被后来人叫作“毛仪涧” 这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庄里,有一处至今还保存完好的清代民间建筑群落--孙姓旧宅,这处民居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豫北地区实为罕见 骑进村内的东河北岸,便会看见有一牌楼,上书“白龙潭”三个大字 孙姓旧宅坐落于白龙潭北岸,东河河道形如长龙,绕门而过向东北延伸,老百姓俗称为“龙回头”。孙姓旧宅风水极好,非常适宜居住 明末,孙姓先祖孙代远举家迁居到上毛仪涧村定居,之所以选择落户上毛仪涧村,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认为这里是建筑庄园的风水宝地 孙姓家族定居上毛仪涧后,凭借着为官时积攒下的财富,行医看病、治病救人,因治家有方,从清朝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开始,到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孙姓家族陆续建起了五座三院九门拱照规模宏大的宅院,逐步发展成为拥有2500亩土地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 据称,上毛仪涧村孙氏旧宅的第一代主人原是明朝宫廷御医,在明末清初为避战乱从京城迁来 孙氏旧居房屋全是由白条石砌成,石料齐整无缺、缝细如线,门头、窗头均刻有字,但多数已无法辨识,据说是文革时期被破四旧砸烂了 上毛仪涧村孙氏旧宅,2006年6月8日被核定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久无人住的孙家老宅,有的宅院已倒塌一片,还有得宅院杂草丛生,地上到处散落着瓦片、瓦当,齐腰深的野草长满了院子,树木掩映下这些建筑更显得古朴而沧桑 村西一处为三进院落,这座院落是典型的阅台楼阁九门相照式建筑。主房为硬山灰瓦顶建筑,东西厢房为瓦顶两层楼,楼房门窗横梁均为白色石梁,其中第一进院落保存完好,整进院落四座建筑相互衬托,构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四合深宅大院 据说,为修此宅,咸丰三年孙家宅院主人孙钟专程到北京找来了图纸,按图施工,用料极为讲究,做工要求精细。临街的二层小楼靠近外侧,还有两米宽的阅台 按照规划,整个宅院坐北朝南,前面是5间临街青砖楼房,房子前面设有两米宽的阅台,两侧是厢房,为3间起脊两层楼房,坐北朝南的是5间高台阶客厅,前面有3间走廊,两侧“甩袖”相衬,后有窄屋 孙氏旧宅大都布局一致,北有堂楼五间,前有临街瓦房五间,中有走廊客厅五间,院内各有东西厢房三间。孙氏民居院院相连,构成了很有气势的四合深宅大院 这处院子是清代光绪年间所建,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仍然稳固如初,建筑质量之高可见一斑 几百年来,孙氏家族名人辈出,仅在清朝晚期就出过儒学生员孙广跃、业儒孙天佑、安阳县学生员孙淮、孙瀛山、贡员孙凤岗、监员孙凤池、拔贡孙桂芳等人才,让上毛仪涧远近闻名,声名远播 上毛仪涧村西头有玄帝庙,庙前已经成为村里的买卖市场 庙内供奉着玄武大帝,因俗称“南顶老爷”,其庙称为“老爷庙” 看罢孙氏旧宅,离开上毛仪涧村就来到马投涧镇。马投涧境内沟岭交错,属太行山余脉,全部为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65米 入住马投涧这家旅馆,标间一人三十元 分散就餐,各取所需,一碗十元的羊汤烩面就打发了晚饭,照片出来的品相还不错噢 安睡一宿,次日一早,东方现出了朝晖 马投涧的街道还在清寂待醒的情景中 其实马投涧的老街中还有一处刚刚成为省保文物的玉皇庙,这次无知给错失了,前方数百米的地方即是,唉,再来吧 踏上归程,寻访罗庄卧龙岗上的刘邓豫北战役指挥部,这里已是鹤壁石林镇的范围了 原址为天齐庙,但旧筑已无留存,眼前的天齐宝殿也是近年的民间集资的产物 后面的二层阁楼倒显气派,供奉的西天老母 殿中的塑像壁画,技艺还算工细,也很耐看 关于刘邓在此驻留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只有门口这块铭牌作为标识纪念了。1947年4月至6月,刘邓首长指挥豫北战役时,曾在此设立过指挥部 下来卧龙岗,东去不远就又穿过京广铁路,正对面就是汤阴的羑里城景区 疫情之后又恢复售票了,不入门口打卡即可 过汤阴,骑汤屯公路,五陵就要到了 一个上午只骑出了五十公里,午时过了五陵,跨过卫河就不走了,就在内黄二安的码头村小饭店就餐了,A了24,吃的还不错 两天共骑行213公里,其中去程为112公里,归程111公里

相关文章

  • 十一国庆骑行

    骑行计划 辉县→北京(单程:630公里,计划6天) Day1(辉县→安阳,全程:116公里) Day2(安阳→邢台...

  • 那年夏夜遇见鬼

    1996年夏天,豫北古城马投涧乡村黄张村,海锋夫妻俩趁着夜晚田地无人,月光下去棉花地捉蝈蝈。 蝈...

  • 骑行北京·安阳市

    我心飞翔,一路向北。 逆风,强劲的恼人的冰凉的逆风迎面吹来,骑行就好比逆水行舟,即便是在平路上把变速档位调至2-5...

  • 骑行北京&安阳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可是,我们早上出发就遇到了逆风,强劲的恼人的冰凉的逆风迎面吹来,骑行就好比逆水行舟,即便是...

  • 再见马涧桥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

  • 《太君辞朝》剧照

    昨晚看河南省安阳市豫剧团演出的传统剧《太君辞朝》 剧情介绍 宋时太师苏宏唆使甥儿张龙河涧造反,...

  • 宋小五睡前故事12万马涧惨案

    村东南与邻村交接处有一个山涧,叫做万马涧,你问这么小的山涧怎么可能有有那么多马?额……其实万马涧不是山涧原来的名称...

  • 骥(马涧)溪风光

    兰北骥溪,是流经兰溪市马涧镇的溪流,是梅溪的支流。它发源于龙门山脚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红岩山脚。 马涧镇民间学...

  • 逃兵

    溪流蝉鸣 硕马饮涧 自远方而来 称王归山水夜间

  • 安阳安阳

    悠悠洹水淌,寂寂古殷商 我还是相信 城墙不会倒塌 骨头会开出鲜花 穿过历史的迷云和 史书的讨伐之后 文明会再度出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骑行安阳马投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yw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