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原生家庭》的第二章,有比较深的感触。
第二章的内容开篇引入了一个案例,是一个工作狂中年人,因为太过“专注”于工作,继而忽视伴侣在情感上的诉求。
在一番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名中年人忽视感情的诱因,是源自童年时期的经历。
童年时期的他,由于父亲常年奔波在外,母亲又体弱多病的缘故,需要自己担负起“家长”的职责,照顾弟弟妹妹和母亲的起居,还得时常扮演母亲的情感倾诉者的角色。
长此以往,他形成了我们现代说的“讨好型”人格,否认自己也有需求这件事儿,并以此来对抗孤独感和情感缺失,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照顾别人,至于他自己则无关紧要。
这也难怪,当其他孩子都在任性地玩乐,自顾自地撒娇时,他却丧失了做孩子的权利,早早地长大,并且将一切事情归咎于功利性的提升,满足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别人的需求。
成年后的他,如此疯狂的工作,也是为了不必直面内心的孤独感以及被剥夺的童年和成人生活。
再者,父母的任何一方缺失,都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极为痛苦的缺失感和空虚感,继而影响孩子后续的成长。
此前我的表弟就是如此,即便父母给自己提供了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宠溺。
但父母的工作,造就了他们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孩子不自信性格的产生,即便孩子在熟人面前表现得强横无理,但在陌生人面前,却是一句话都不敢多讲,连同龄人也不为过。
曾经也有想要离婚的朋友问我,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大,还是父母不断争吵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大。
这其实都有影响,只是影响大小的问题,父母一方的缺失,固然会缓解生活环境的压力,但却因为缺少原生父亲或者母亲的陪伴,而造成孩子孤独感重、不自信等性格缺陷。
然而,父母一直吵闹的环境,也会造成孩子易怒、脾气也大等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健康发展也很不利。
所以,为了能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原生家庭很重要,父母双方的陪伴也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