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论语》,重新理解什么是学习

读《论语》,重新理解什么是学习

作者: 杨丹曦 | 来源:发表于2020-03-30 12:14 被阅读0次

    “学而时习之”,“学”字后面,马上跟了一个“习”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一词的来源!

    繁体字的“习”字,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下面是一个“白色”的白,为什么要有羽毛呢?这个意思就是鸟张开了翅膀,在练习飞翔。

    飞翔,当然有它的原理,但是,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只懂得飞翔的原理会怎样呢?鸟妈妈在家里开一个课堂,搞一个黑板,搞一台电脑,做一些动画,小鸟们都安安静静坐在下面,听鸟妈妈讲飞翔的原理,记住了这些原理,然后,鸟妈妈发一张试卷,小鸟拿起笔,把它记住的关于飞翔的理论、飞翔的原理,完美的回答在试卷上,小鸟的妈妈批改试卷,发现小鸟的回答完全正确,得到了100分!那么我要问你了,得了100分的小鸟,它学会飞翔了吗?可以飞上天空了吗?显然不可以。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有一个思想家,叫韩非,他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光跟一个人讲游泳的道理是没有用的,你要让他学会游泳,你必须让他到水中自己去游,然后,才能够真正的学会游泳。

    同样,鸟的妈妈跟小鸟说飞翔的道理是没有用的,它必须把小鸟从悬崖上推下去,从鸟巢里面推出去,逼着小鸟在天空中自己学会飞翔。

    所以,“学而时习之”的“习”,其实不是复习的意思,而是“练习,践行”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学”和“习”连在一起,是很重要的,这其实呢,也就是“知行合一”,知道一件事情的道理,跟践行这件事情,虽然是密不可分的,但却不是一回事。如果这两者不能合一,那实际上,那就是知行分离。学到,实际上没有学到。

    是说,现在人人都知道应当孝顺父母、应当尊敬兄长,但是呢事实上却有很多人都做不到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由此可知,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事。”

    所以,对于做人的道理,光知道,还不行,还要照着去做。学,就是让你知道,而习呢,就是让你照着去做;知行要合一,学和习也要合一。

    我们读书人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只是记得,就是我们把读到的,记住了。

    第二种境界,叫晓得,第三种境界叫习得。

    我们来简单看一下,什么是记得。

    一般人读书只是记得书中的话,这是在学知识。因为记得只是记住了书中的话,但是这个知识对你有没有影响、有没有触动?这个就难说了。

    晓得呢?晓得则是你发自内心认同书中的那些道理,在自己心中印证了书中的道理。这样得来的,才是真正的学问。

    但是有一个问题,你认同这个道理,并不表明你能够践行这个道理。

    因此,能把我们晓得的道理变成我们本能的行为。这个东西,这个特别特别关键和重要的东西叫什么呢?就叫——习得。

    所以学习的三个境界,记得、晓得、习得,习得才是最高境界。

    什么叫习得?习得就是通过践行你自己已经明白的道理,最后把道理变成自己的自觉的行为,变成习惯,然后习惯成自然,成为我们的良知良能。“习惯成自然”这一句话,也是孔子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重新理解什么是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am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