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毕业已经二十多年了,前段时间大部分同学们回到母校,由于有些家事,我未能成行,看着他们发的照片,第一眼看到的是老师的白发,瞬间红了眼眶。想当年,我们刚入学时老师刚刚毕业留校,正是风华正茂,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再看到时突然间就白了头发,怎不叫人心酸,再看看同学们的照片,有的人还真没见老,可大部分人一点当年的影子都没有了,岁月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无人可以抗拒。
这么多年来,其实心里总有一份牵挂是留给他们的,从未忘却,只想问一句,记忆深处的那些人,你们还好吗?如今人到中年,总有家事缠绕,生活难免磕绊,内心里总会无端生出烦恼,生出怨尤,有时会静坐下来诉诸文字,每当这些时候,便会翻开心底里尘封已久的那些小角落,想起遥远的那些年那些人,还有那遥远的温暖的烛光。
最最牵挂的还是同住一屋的姐妹们,宿舍里总共六个女孩子,三张上下床,小小的斗室,六个人在这里度过生命中最好的一段时光。当年告别各自的家乡,大家有缘成为同学,住在一起,由陌生人变成无话不谈,逐渐走进彼此心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有的大大咧咧,有的深沉内敛,有的爱好广泛,但大家都很用功学习,还记得那时在阶梯教室上大课,每天我们宿舍最勤快的小张总是最早到达,帮我们把座位占好,而且下课后她都会主动去擦黑板,她自然也就成了我们宿舍的大总管。休息时大家会集体出动,或逛街或去寻找美食,那时的日子是最无忧的,甚至连偶尔的小别扭,都令人怀念。
每天午饭后,听评书是我们宿舍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准时打开收音机,整个宿舍安静下来,那半个小时的时间令人怀念至今,听的内容早就已经忘记,永远不忘的是那种仪式感,那种“评书情结”。
夜深了,宿舍楼会按时熄灯,卧谈会准时开场,说说最帅的老师,说说最逗的同桌,说说某某的八卦,但最后总要说到各自家乡的好吃的,此时虽然躺在床上,大家都会垂涎欲滴,嘴馋的便会起来找点吃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沉默的,各自在床头点一支小小的蜡烛,一灯如豆,却给灯下的我们带来静谧的温暖和光明,光影摇曳,每个人都似乎有了一种神秘感,在这小小的灯下,或是秉烛夜读,或是写写日记,或是写一封发到远方的信,那时的日子够慢,等待邮件的日子更慢,但那份期盼和惊喜是现时所没有的。
就算再美好的日子,也有终结的那天,毕业前夕,一种莫名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宿舍,所幸那时还不用考虑工作分配的事,所有的心事便集中在了“离别”这两个字上,分别就是天各一方,年轻的我们面对离别,也曾那么忧伤,也曾真情流露,抱头痛哭,离别之际信誓旦旦要重新聚在一起,但转眼一别经年。就这样分别了二十多年,现代社会的通讯手段异常发达,我们不会丢失彼此,但这样的交流方式始终觉得没有那么情深意长,总好像隔着什么,倒不如当年手写的一封信了。
时光流转,芳华暗换,那些年那些人,一切都远了,但在那遥远的烛光下读过的书,写过的心事,甚至是当年戴着耳机听过的歌,总是隐藏在心底里某个角落,时时浮现,如在眼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