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给小七小冉做了两个漂亮的小橘灯,七闹着还要出去“寻宝”,好吧,两个娃把小橘灯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要不就戴在鼻头位置假装防毒面具,我们一起下楼,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我也很配合地左边看看右边瞧瞧,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幸运可以发现“宝物”…
看着她俩在阳光下绿树影里嬉戏的样子,心里涌起温馨的幸福感,可是那幸福感又能明显感觉到不够彻底,在那幸福感的底部 背后,好像还是隐藏的有焦虑,我知道那份焦虑来自于不安全感。
我想起若水小时候,住在银谷苑的邻居里有一家三姐妹,姐姐叫瞧瞧,比若水要大个两三岁,双胞胎妹妹叫多多悠悠比若水小上几个月的样子,每天都是妈妈一个人带着她们姐妹三个玩儿,瞧瞧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也不去学校,她们的妈妈可能干了,会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寿司 沙拉 蛋糕…还会做各种手工,电动缝纫机踩得溜溜,以那个时期我的见识水平而言,是望尘莫及的。
后来才知道,她们家是美籍,妈妈在美国是医生,因为双胞胎女儿的到来,为了在孩子们的生命早期种下祖国的文化基因种子,特意停掉工作举家搬回国内住上两年。以她们家的经济条件,请上两个保姆完全不是问题,但是一个都没有,家务自己做,三个娃自己带,而且花样还那么多。
这些信息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是有些难以消化的,毕竟,那个时候我为了赚钱离开了还未满两岁的若水,前往新疆当导游,而若水理所当然地接受着由奶奶照看长大的童年…
直到我隔了十二年后生下小七,又再隔四年之后生小冉,当妈妈的那个我,年龄跨度从26岁到了42岁,心智 见识也跟着十六年的生活变迁,来到了今时今日的理解更多。不知不觉中,我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向当年那位邻居妈妈致敬,从妈妈这个角度看,我已成了当年的那个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