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让孩子心悦诚服
作者:杨杰
金句:只要孩子主动改变自己,哪怕是很微小的改变,都会令我欣喜不已。
分享:第三章如何有效沟通。
01 如何“引”,“导”向哪里?
得知孩子被老师表扬了,如果你胡乱引导,任何事都联系到学习上,要孩子以后好好表现、努力,不枉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
孩子本来很高兴的,会被你引导得毫无兴致了。
想要引导到位,除了要打腹稿,还要真正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
首先通过揣测孩子内心的感受:你心里一定甜甜的吧?响应孩子的感受,孩子一定会非常愉悦。
在此基础上,再肯定孩子坚持的精神:一定是你最认真,一直在坚持,老师才忍不住当面夸你,他也多希望其他同学像你一样天天把一件事做好啊。
“引”孩子重复愉悦的感受,“导”向坚持做一件事。表面上没有引导他好好学习,其实道理他都懂。关键是他自愿去做,才能激发他的真正动力。
02 理解孩子的后台运作。
某一天孩子回家后,不是先看电视、吃东西、玩耍,而是先做作业。这个变化就是非常不简单的。
表面上看,他只是调整了做事顺序。如果进入孩子“后台”,发生这样的变化,孩子的内心是挣扎和煎熬的:
喜欢先看电视玩耍→导致做作业紧张→可能惹来父母生气→暗下决心明天要争取早点→第二天还是战胜不了玩心→自责、慌乱→想改变又管不住自己→自我挫败非常失望。
终于在某一天,尽全力抵制电视玩耍的诱惑→逼迫自己走到书桌前→期间还必须克制自己不去想电视零食→一直到坚持完成作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能完成作业一定是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此时此刻,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看电视,再也不怕父母问起作业了。
这个时候,孩子非常希望大人能注意到“写完了”三个字背后的挣扎和克制,理解他超越自己的愉悦和得来不易的改变。
如果我们对他的改变无动于衷,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孩子就会陷入巨大的失望和怀疑他来之不易值得高兴的感觉是错的。
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时间久了,孩子就失去了热情和努力。如果父母能体察这份不易,对孩子表示欣赏,就是孩子莫大的动力。
我们也不必贪心的要求孩子再接再厉,一次做到就已经很艰难曲折了,他未必次次都能做到。
站在孩子的角度,他是非常不愿意和我们成为“死敌”的,也不想看到我们伤心。当我们给他足够真诚的鼓舞,他一定会做得更好来让我们欢心。
孩子天生好奇,天生有想法,天生聪明,这是他们一直保持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大人,在成长之后,渐渐的失去了这些东西,用“势利”的想法限制了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