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还没看完,目前有以下一些体会:
1、感觉其更多的是利用小说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比如康有为在法源寺和当家和尚初次见面,就讨论什么是善,什么是忠等等的问题
其实这不就是李敖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吗?
他很聪明,不直接自己干巴巴的往外说
而是借小说人物之口往外说
这个方法很值得借鉴
自己说会让人觉得枯燥,没意思
借小说人物之口道出,就有意思了,读之也更自然有味了
2、当然,以李敖的才学,小说里穿插着各种历史典故,民俗谚语等自然是手到擒来。
我目前注意到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也很值得借鉴
对于一个历史人物做评价
首先要了解其主要事迹,就是他做了什么
然后是他为什么这么做
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影响
比如对袁崇焕,屈突通,尧君素,王安石等人
都是先描述其做了什么事
然后分析他为什么这么做
然后指出其带来什么影响
3、李敖说,他写白话文小说(还是文章来的忘记了),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这话虽然有些狂
但他确有狂的资本
小说的技巧,小说的情节,小说的内容,小说的思想性
对别人而言绞尽脑汁
还不一定能做到的
对李敖来说
就像随手捡起一个东西似的信手拈来
什么叫恃才傲物
就是他这样的
招人羡慕嫉妒恨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