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正名
必也先正乎名,这是我开篇要说的。
《西游记》自成书以来,世人对它的研究虽不如红学显赫,但各种解读也层出不穷。西游记小说本身的玩世不恭,决定了对它的解构不需要太过古板。但作者归属问题,要认真一点。
《西游记》的署名之争,一直存在,主要原因在于,现存于世的小说古本均无作者署名。
元太祖西征时,丘处机应召赴军,经万余里始到军前。当时有个叫李志常的,根据这个经历写成《西游记》二卷。但这个是地理学概念的西游记,并非小说。有人李逵李鬼分不清楚,硬是把小说《西游记》归到名气比较大的丘处机头上。
国人爱给名人杜撰故事的毛病,自古有之,后来又有人把署名归在李春芳头上,其中重要依据之一,是这样的,《西游记》第95回有一首诗:
“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阿爸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
说,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牵强附会。依我看,这首诗还暗含“李长春”“李宇春”呢。
李春芳乃明嘉靖年间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以善写青词得明世宗赏识,升翰林学士。且不说李春芳“性恭谨,治谕平和”,官场顺遂的他也没有理由写这种玩世又充满反叛精神的作品。修撰严谨的李春芳也不可能自恋地把自己大名嵌放在小说一首算不上精妙的诗里。
五四时期,文学大家鲁迅、胡适等人经过多方搜证,终于为吴承恩正名,确定了《西游记》是吴承恩所作,这种说法也一直流传至今。主要依据是明天启间《淮安府志》,该志明确记有吴承恩作《西游记》。我个人也比较推崇这个说法。
吴承恩,字忠汝,他的父亲显然是希望他能够做一个上承皇恩,下泽黎民的忠臣。史书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可是偏偏官运多孑。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后来做了长兴县丞,却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五十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
如今《西游记》成了超级 IP,各种影视形象层出不穷,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小说本身带给我们的另一种快感和想象。
我夜读西游,闲思世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于是有了这个系列。
小说开篇说天下分为四大部洲,猴子出生在东胜神州,如来在西牛贺洲,而玉帝却住在天宫金阙,不属于哪一洲,他统管天下。此谓吴承恩小说架构的前提。
想那石猴跟吴承恩也是一样,一身才华,小小花果山如何能够容得下?他要看外面的世界,他要拜师去学长生之术,直到他遇到须菩提祖师。
须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就是如来弟子之一。但是“祖师”却是道家对祖师爷常见的尊称,所以须菩提祖师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似道非道、佛道合一的。他的徒弟,也做道家打扮,以此迷惑悟空以及读者,又用“佛教祖师爷”这么一种意思,来暗示菩提老祖的身份就是佛教中人。从辈分上讲,须菩提的祖师要么是如来,或者如来的师兄弟,甚至有可能是如来的前世。总之辈分至少是和如来持平的。
最初的六七年里,猴子每日也不过是习字焚香,动的都是口头功夫,做的不过是挑水运浆的粗活。对猴子的师兄弟而言,这些是正常生活功课而已,可是对一只猴子来说,却弥足珍贵。
这些功夫,恰如猴子的再生父母:起名赐姓,给了美猴王最重要的归属感。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礼,这是一个教化美猴王从兽到人的过程。
不能成人,何来成仙?至于成仙,还早着呢。
猴子最初引起菩提的注意,是在老祖一次讲经论道的课后。这课也讲的蹊跷,先说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这是佛家用语。假如这一句是虚指他讲的精彩,那么后面一句就表述非常明显了,“说一会道,讲一会禅。”再次渲染了老祖是个精通儒释道的大仙,遍观整个西游记,有此本领的,除了事不关己不开口的太上老君,就是法力无边的如来。
菩提老祖居住在西牛贺州,和如来住在同一个地盘上,如此法力高深的得道地仙,如来会不知道?我个人倾向于此人是如来的化身。
且说猴子听了菩提的讲课之后,听到妙处,高兴的手舞足蹈。传道授业过的人都知道,如果有悟性奇佳的领悟者,为人师者也会有心情愉悦的满足感。于是老师就想再多教悟空一点,这对悟空的师兄弟而言,或许求之不得,结果悟空志大心高,高傲自负,这也不学那也不学。
他要学的是长生之道!
又偏偏猜中了师傅的哑谜,悟性之高,连菩提也窃喜不已,自己的功夫总算没白费。
如此又学了三年,终于成就了七十二变,长生之法,练就了一身骇人本事。但猴子爱显摆的本性,终于闯了一次小祸。
老祖见时机成熟,便赶猴子下山,概因知他顽劣,临走还警告他,不得借师父之名招摇,坏了师傅名声,否则“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外,万劫不得翻身!”
这警语堪比灭绝师太。
这次分别,是悟空第一次流泪。
二人虽非父子,可菩提对猴子有再造之恩,十年师徒情分,一朝缘尽,悟空从此孤身一人,不知前路之艰辛,我相信这是他至情至性的泪。
此处没写菩提的表情,他不告诉猴子未来何如?也不说教他一身本事所为何来?须菩提祖师就这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消失整个西游记之中。
悟空名校毕业,衣锦还乡,也学就了一身真本领,可此时的悟空,仓廪实而知礼节,他的需求也就提升了,位列仙班,被人进一步尊敬的需求也就强烈了。
这是修仙版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