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喀什到轮台820公里,17日我们还要继续奔驰350公里。
与我们分手的老马他们四部车,因为塔县关闭,只能走和田,在和田他们的遭遇让人啼笑皆非,总之就是在高速上狂奔570公里,来了个和田一日游。然后他们走沙漠公路也是回到轮台。
老王发来定位,下午四点我们到达轮台县与他们会和。老友相见,相聚甚欢,举杯畅饮,各诉离情。
想念已久的馕坑肉原来就是贴在炉壁的烤肉,与羊肉串无甚区别。
到周边的轮台县红桥公园散步,看见湘钢劳模艾爱国的宣传照,这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18日出发去轮台胡杨林。胡杨,维吾尔语叫“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40余万亩的天然胡杨林。
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生长期漫长,由于风沙和干旱的影响,很多胡杨树造型奇特、诡异,有“活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的说法。
塔里木大学的学生在收集胡杨种子做研究使用。
胡杨林的蚊子太厉害了,个头小小的毒性却特大,被它咬上一口奇痒无比。我们几个都受不了,匆匆告别,老王他们去往乌鲁木齐,我们和蒙古姚姐夫妻准备穿越沙漠公路前往若羌。老王笑称我们是几离几合,谁知道是否还有相聚的时刻?
一路上大片大片的胡杨林,起初还有树叶,后来的就只剩树干,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狰狞扭曲,似乎有种死亡气息却又顽强生长,真是说不出来的奇特感受。
胡杨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就是一部有关生命与死亡、守卫与生存的启示录。
来到“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零号界碑,拍照纪念一下。这意味着我们开启“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之旅。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之中,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它的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常年干旱缺水、终年狂风大作、昼夜温差极大……种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使得这片沙漠人迹罕至。
但是大漠深处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等宝藏,这条轮台至民丰的沙漠公路(也叫塔里木石油公路)是开工最早的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全长522公里。从1993年到1995年,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沙漠公路建设,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如何固定住松散的沙子想想就知道是个技术难题。
防沙工作的难度是巨大的,公路两旁栽种了很多梭梭树、红柳,可是这些植物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跑了330公里,由起初的兴致勃勃转变为焦虑不安,路途中偶见几部运输石油的货车,终于熬到塔中镇,说是镇不如说是一个街道,就像电影“龙门客栈”里演的那样,大沙漠中零星几家旅馆几家店铺。
走进一家旅馆跟老板协商,同意我们20元驻车在旅馆停车场,周边还停了好多石油运输车,一群石油工人经过,羡慕地看着我们做饭。他们每月工资虽然有七八千,但是条件真的很艰苦。
饭菜需要随时盖好,不然一阵风沙吹过就给撒上一层黄沙,只好简单快速做成,再端到旅馆里吃。两个通用卫生间跟七十年代湘钢的三八楼一样,自来水龙头倒是高高的好淋浴,大沙漠里只能将就一晚。
19日我们计划走233省道至且末镇,这一段路程有216公里。
走上省道,我们以为会跟昨天的沙漠公路完全不同,出乎意料的是它更像沙漠公路。
一眼望不到头的漫天黄沙,宛如一条条巨龙栖息在大地上,又如一座座堡垒堆积成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形态各异变幻莫测。
道路两旁没有了任何植被,偶然间飞驰过去一辆汽车,扬起阵阵风沙,此时的风景却是最好拍美照的时段。
到达且末镇,一个沙漠中的小镇,到处在搞基本建设,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园。转了一圈找不到驻车点,继续往前走,查看地图这里到若羌县还有280公里,大家不想再走了。
经过一个农户家,我跑进去跟主人协商是否可以在他家院里借住一晚,主人同意了。可是没等我们屁股坐热,这个维族男人期期艾艾的又说有规定不能接待游客。看样子是个老实农民,我们还是给了他20元,剪了他家几串葡萄。
没办法继续往前走吧,驶入315国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沙开始漫天飞舞,能见度非常低,整个世界都是黄沙。
我们开始感到害怕,如果遇上沙尘暴那就麻烦了,必须在天黑前赶到若羌县。一路无语只是飞奔,沙尘中模模糊糊看见尚未修好的铁路。
终于在晚上八点天黑前赶到了若羌。
20日睡到自然醒才起来,若羌县体育馆附近很多停车位,高大的柳树遮蔽着烈日。县政府为过往旅游人员特设了24小时开放的公厕和水槽,很多房车一住就是一星期。
在这里遇到几位长沙旅友,听他们聊起在和田的遭遇,又好气又好笑,把我乐晕了。
若羌的楼兰博物馆是一定要去参观的,里面的文物分别出土于楼兰古墓、楼兰古城、米兰遗址、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小河墓地等。
镇馆之宝是从楼兰遗址和小河墓地出土的2女3男成人干尸,还有4具儿童干尸。最具楼兰文化代表的文物有从楼兰古墓中采集的皮靴、锦和米兰遗址出的木简,可以想见当时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还有楼兰国的盛极一时。
21日继续在若羌县休养,40天的新疆之行将要结束,明天将 正式告别美丽的新疆,前往同样美丽的青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