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普安寺主持在圆寂之时,只交代了一件事,并是要求弟子徒弥下山游历三年后才可归来。
虽说不解,但师父之命,不可不从。
何处去?
想来自有因缘。
下山后,和尚遇上的第一个人,是一个躺趴在溪石边的小娃娃,乌黑的发丝随水面涟漪浮动,波光粼粼的好看极了。
定是哪家的孩子掉水了,和尚这般想。
于是快步上前将其捞起,抱在怀里用衣袖给人擦拭,上下检查确定无伤才稍松一口气,正准备给人号脉时,怀里的人儿醒了,张口的第一句话并是
“小和尚,你会死的。”
和尚有些讶异,看着怀中不过八九岁的孩童,何故说出这般戾气之语,好在童言无忌。
“阿弥陀佛,小僧送你回家可好?”
小人儿盯着人看了许久,忽而咧唇笑开,一双黑眸异常明亮。
“我是个小乞丐,没有家。”
虽说未出俗世,但也知些世间事,这娃娃一身锦袍,生的也是粉雕玉琢,怎会是一乞儿?
沉默片刻,和尚扳起面孔肃言道:“不可妄言。”
“没!有!”人儿盯着徒弥的眼睛,一字一顿说得无比认真。
和尚很是无奈,只得从包裹里寻出僧衣,叫小人儿换上以免受了风寒,他身形秀挺,僧衣不大但穿在孩童身上,自是大的不行,只能将袖脚层层叠起,这才勉强穿住。
“嗯,不错。”小家伙老气横秋的点头赞许,随后昂首看着和尚,再开口是软软蠕蠕的嗓音
“你救了我,并要对我负责,不可丢下我。”
和尚哑然半晌,寻思着难不成这日后,救一个就跟一个?作罢,就送他回附近的村镇上,若真是哪家丢的孩子定会前来相认,若真是乞儿,这般小的孩童,若待其能好生教导,亦是好事。
“随了小僧,并要皈依我佛,持五戒,不妄言,忌嗔痴,可明白?”
“不明白。”他摇着脑袋十分乖巧的模样
和尚点点头,到底是孩子,正常,遂又问“你唤何名?”
他眨巴着一双眼睛显得特别的无辜:“并无姓名。”
这….真拿这孩子没有办法,师父曾说,万法随缘,皆由因果。作罢,今日遇他,想来定有因果,缘也。
和尚思量许久,用手指蘸水在石头上写出名字,字迹端正清秀
“那暂叫未休,可好?”
“好。”他扑到和尚的怀里,蹭刮人怀笑得清甜。
“那就,且暂时随我左右吧。”
【二】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走了数个城镇,未曾听说哪家有孩子走丢,这叫和尚有些自愧当时的质疑,也越发对这个小家伙上心。
但未休折腾得很,稍不留意就会闯祸,总能把和尚忙得团团转。
未休时常会乱蹿乱跑,找不到影子,如同捉迷臧一样,未休和和尚一个藏一个找,找到的时候,未休一身缝补衣裳被划破,露在外的白嫩肌肤,被蚊虫咬出一个个红疹;他还会在下雨的时候故意在雨中戏耍,结果受了风寒难受地哇哇大哭,缠着和尚给他讲故事,抱在怀里哄着才能睡着;
未休总是喜欢光着脚丫子满地跑,累了并让和尚背着;喜欢把乌黑的头发弄的一团糟,然后让和尚一缕缕打理,每日重复乐此不倦;
虽是顽劣,但未休亦是极其乖巧懂事,在连吃数日斋食后,他会对着肉包子流口水却仍是只吃馒头,然后在睡觉的时候,把手指含在嘴里吸吮,嘟嚷着好吃还留着口水;有时也会拿着小树枝,一板一眼地在沙地上默抄经书,然后跑过去求夸奖;
星辰夏夜下,未休常趴在和尚的腿上,听和尚说经,尽管最后都是已呼呼大睡收尾,半句未能听得进去;
最后会拽着和尚的衣角,然后重复着一声又一遍得叫
“小和尚~小和尚~”
问他为何不唤师父。
小未休回答说,他不要做一个小小和尚,长大的要干大事的。
话虽如此,但还是随着和尚一同授戒,虽说童性顽劣,好在孺子可教也
这日,城门外,三千精兵气势浩荡,马踏尘扬。
“又要开战了。”
“谁说不是呢,不知道这次又要死多少人,又有多少白发人送黑发郎。”
“这受苦的到头来还不是我们这些百姓。”
两侧伫观的百姓窃窃私语,和尚单臂托抱着未休,一掌竖立身前,默念佛号,他知生灵涂炭,但又不知,何为生灵涂炭。
“草民拜见大将军!”
周围的百姓突然跪伏在地,唯有和尚一人站立,风卷衣袂,马息热浪扑在脸上,让未休捂住鼻子哇哇大叫:“臭死了!臭死了!”
马上的人一袭戎装俯睨着和尚,随后落目未休脸上,忽而扬唇嗤笑
“你这和尚,既然会和…”
“你我素不相识,何故来此。”
未休打断了将军的话,绷着一张小脸,软绵的童音毫不掩饰言中的不快。
和尚回神,轻拍未休后背以示安抚,遂对将军一礼,温声回话道
“小僧游历此地,不知可有不妥之处。”
两人四目对视,一者深不见底,一者温和清亮,前者未答,后者不问,维持数息时间后,将军突然扬声大笑,拉缰掉转马头后回看和尚,笑道
“本将军记得佛家有一言,叫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和尚垂眸不语,静候后话,小未休则紧握小拳头,紧绷后背,眸中戾气乍现。
“小和尚,不妨随本将入一场地狱如何。”
和尚有些不解,不待问话,将军已经归队领着千军前行。
“小和尚,我饿了。”小未休搂着和尚的脖子撒娇到,企图打断他的思路。
“好。”
那一夜,和尚思考了许久,下了一个决心。
“未休,我们去战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