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吵架那点事

吵架那点事

作者: 莫知子 | 来源:发表于2020-12-03 19:05 被阅读0次

        农村一般是大院杂居,你家的母鸡跑到我家的鸡窝下几个蛋,我家的狗偷吃你家梁上烤的腊肉,我刨你家几颗大白菜,你摘我家几个梨都是很正常的,但是难免也有发生龃龉的时候,这时吵架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一个村里总有几个骂架能手,跟鲁迅小说里的“圆规”大婶一般,双手叉腰,唾沫星子在阳光下开出了绚烂的花。男人骂人通常是以对方家庭女性(尤其是母亲)的生殖器官为主,恨不得做了对方家庭所有女性的配偶,不过最后难免显得有些单调,要不一方掀翻另一方,要不旁人拉开各自悻悻而归。而女人骂架,尤其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超级选手”之间的对决可就精彩多了。一般量级的男女老少都是不敢轻易跟她们对决的,轻则被骂得灰头土脸,败兴而归,重则十天半月不得清净,恨不得自己失聪失明,离开了村子才好。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旦遇到个势均力敌的对手,精彩宏大的场面简直可以媲美一场9分以上的豆瓣电影。女性骂架的精彩之处在于她们不仅有着高亢如同花腔女高音的语调,还会专挑对方七寸之处下手。例如只有女儿的会被骂“绝户”,不仅如此,还声称对方女儿的生殖器都是自己用小刀一手雕刻出来的。配以十分夸张的身体姿势,时而蹦跳着向前伸出手指头恨不得戳透对方的脑门儿,时而斜眼蔑视,让对方渺小到可以直接溺死在己方的宇宙强光之中。因为平日里大家都知根知底,一场骂架过来,双方压箱底的秘密掀了个底朝天,平时大家心知肚明但不好拿出来说的,只有很少人知道但是不知怎么就被对方拿住了把柄的。事实证据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当时你要有阻挡住对方强攻的武器,说不定爆出来就是一个让对方立马哑口的雷。但是也很有可能让战争升级,直接上演“全武行”,揪头发,踢肚子,挠脸。这时候边上的人才可能出手把两人拉开,要知道,平日里这种高手的对决可不常见,只要不出大事,邻居们是乐得看到叱咤风云的“武林高手”决一雌雄的。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对决本身造成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通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不过惭愧得很,本人虽然长在农村,却实在不擅长吵架。我家独门独户,离院子还有几里路。父母亲好歹也是初中生,从小喜欢看电影画报书刊,给我和哥哥讲的多是搞笑鬼怪故事,母亲是几乎不骂脏话的。父亲也只是在发脾气的时候冒出几句,跟人起了争执嘴笨不会回嘴通常也是直接上拳头。7岁上学了,第一次领略到了班上同学骂人的精彩,简直叹为观止。第一次跟同学发生矛盾,惹得我七窍生烟便威胁他:“你再这样我就要骂你娘豁了!”当时的我一脸严肃,郑重其事的程度不亚于美国总统手按在核辐射按钮上对苏联的通牒。在后来的读书生涯里,尽管我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在吵架的方面一直没有得到多少提升,每每跟人吵架气得脸颊发热,就是不知道怎么回嘴,气急了就跟我爸一样,直接上手,那时候是真的特别羡慕那些会吵架的人啊!奈何人生复杂,不能靠动手解决,只能在绝大部分的时候压抑压抑再压抑,委屈委屈再委屈。常常深感无力,明明就是对方的错,为什么我就不会反驳呢?万不得已跟对方发生了争执,我也总是事后追悔莫及:“哎呀!当时我怎么就不知道这样还击他呢?”然后脑子里还要对当时的情形进行复盘,默默演练一番。但是不管如何在这方面努力,跟周星驰在某剧中呈现的巧舌如簧的水平总是相差太多,暗自感叹那真是自己终身无法企及的水平。不过电影毕竟是虚构的做不得数,而现实生活中让我心生钦佩之意的却是跟我同班的一个小姑娘。她与人吵架,自己永远云淡风轻,对方已经完全崩溃。她从来不骂脏话,不抬声调,也没有多少肢体语言,就是淡淡地坐着,对方骂十句,她在间歇处祭出一句。最后对方涕泪横飞,她却跟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拿个碗上食堂打饭去了。我当时琢磨了很久,很想弄明白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奈何这种事情取经也无处下手,只有放弃。

         直到成年后,我才慢慢放弃了自己在吵架上水平上的暗自磨炼,不过慢慢地也给自己吵架设立了几个标准:一是有理有节,吵架也要讲究事实根据,依据法律道德准绳嘛,总不能让自己的水平沦落到跟村里的大神一样,凡是听到的就拿出来说事,万一扯出点什么诽谤之类的可就麻烦了。二是善于找到对方的逻辑漏洞。人在情绪冲动之下总是会犯错的,或者前后矛盾,或者经不住三段论的推理。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是利用三段式推理的方式跟人吵架争辩,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甚至只是不断问对方问题,就已经给对方挖好坑了。几乎战无不胜,成了吵架的常胜将军,但是也让很多人恨得牙痒痒。这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吵架理想境界,但是奈何本人逻辑思维欠奉,所以一直没有在这方面得到多少提升。往往在事后留下遗憾,“当时这里明明就是个很好的反击点啊,怎么我就没有抓住呢?临场发挥太差了”然后捶胸顿足,暗暗责怪自己,想着下次再交锋的时候我该以个什么姿态跟他辩论呢?然后头脑中浮现了自己思维清晰,稳重而又不失犀利地向对方射出我的复仇之剑,甚至勾勒出对方节节败退,无路可退的情形。三是吵架不可自乱方寸,情绪失控是吵架的第一大忌。情绪一旦失控,动物本能就会战胜理智,要么逃要么战。逃,意味着你已经完全放弃抵抗,对方看你气势已失,必然乘胜追击,自己一方就成了残兵败将。战,通常就是冲动行事,即使当时情绪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事后却不得不承受巨大的代价。如果跟你过招的是父母,领导,那必然秋后算账,一顿竹条炒肉,一双穿到你怀疑人生的小鞋,这还是小事。更有因为一碗米粉涨了五毛钱,两位当事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冲突升级情绪失控导致死亡。

         随着经验的积累,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离自己的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胜败难料,时输时赢。而更令人烦恼的是,输了心理堵得慌,赢了总应该高兴吧,但事实上是即使赢了,自己也并没有感觉到快乐。尤其是在跟家人吵架,凭着自己高频的语速和强大的气势占据了上风,老公孩子暂时偃旗息鼓,可我明显感觉到他们也是压抑的。而我自己也精疲力竭,感觉体力心力严重透支。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输赢的结果真的对我这么重要吗?

          问出这个问题,我就开始思考,从本质上说,我跟村里的“武林高手”们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本来只是想要让老公起床的时候把被子叠好,回家的时候把鞋子放在鞋架上,但是最后怎么就变成了指责彼此的不体谅,自私呢?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吵架的目的其实只是让他做好那件事,最后的重点落在了“就是你的错,你不承认错误你就是个大混蛋,必须要给你个教训”。随着争吵的升级,早就背离了解决问题的初衷,变成了审判大会,没有人喜欢被指责,被曝隐私,被揭伤疤。一旦上升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可以预见到下一步。对方必然全力以赴保护自己不被利剑所伤,所以也会拼尽全力用各种冷热武器全力进攻。而随之伴随的就是彼此越来越愤怒的情绪,然后开始剑拔弩张,从本质上来讲这跟农村的骂架高手没有任何区别。而真正的高手不管怎么争吵,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衷,其所运用的每一个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而低水平的吵架,在开始前基本上就没有办法分辨自己的需求和待解决的问题,只是单纯地为了发泄情绪,所以一张嘴就已经埋下了战争的伏笔。再往后发展往往只是为了争出胜负,争取在气势上压住对方,证明自己有足够的掌控权。这时,吵架本身已经成了一个新的问题,一个比现实问题层次更高,更复杂的问题。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在保证不偏离最初目标的前提下,个人觉得很有必要从高人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经验。

         儒学心学理学两派相争已久,朱熹和陆九渊两个大当家的在鹅湖摆擂设阵,你来我往数百回合。朱熹说陆九渊不读书是枯禅,而陆九渊则回怼朱熹只读书不实践只是“支离”。而作为心学的衣钵继承人,王阳明力挺陆九渊。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不惜撰写了一部《朱子晚年定论》,摘抄部分朱熹的文字,其实就是选取那些自谦之辞或者是模棱两可的语句来证明朱熹晚年其实也觉得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挺多的,其实挺赞同心学所见,只是时间来不及了。而这一举动实在让众多儒生接受不了,反正朱熹也不可能从坟墓里面跳出来为自己辩解了,你这断章取义的算什么呢?有个叫罗整庵的就特意遣书信一封表达了自己的质疑和不满。而王阳明的回信内容堪称撕逼典范,聊聊三百字,却将吵架推到了一个我等望尘莫及的境界。原文如下:为《朱子晚年定论》,盖亦不得以而然。中间年岁早晚,诚有所未考,虽不必尽出于晚年,固多出于晚年者矣。然大意在委曲调停,以明此学为重。平生于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一旦与之背驰,心诚有所未忍,故不得已而为此。“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盖不忍抵牾朱子者,其本心也,不得已而与抵牾者,道固如是,“不直则道不见”也。执事所谓“决与朱子异者”,仆敢自欺其心哉?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故言之而是,虽异于己,乃益于己也;言之而非,虽同于己,适损于己也。益于己者,己必喜之;损于己者,己必恶之。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小人之过必也文。某虽不肖,固不敢以小人之心事朱子也。

          首先王阳明放低姿态做了个检讨,说自己确实有些地方是没有经过确切考证,还是有不准确之处的。接着表示自己对朱熹也是奉为神明的,但是为了圣学真理,自己虽然很不忍心,但是万不得已还是要表达一下自己的不同意见。因为圣学是大道,大道是天下的,不是某个人私有的,朱老爷子说了不算,即使孔子说了也不算。我们只管对错,对的有益的看法就算跟自己的意见不一样,君子圣人必定喜欢,而那些错误的看法即使跟自己的想法一样那也会讨厌。你看,我的观点虽然跟朱老先生观点不同,但未必他就不喜欢,因为他知道这对是对他有益的啊!君子犯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全天下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大家也是仰慕他的。但是小人就不一样了,犯了错一定会百般掩饰。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但是也绝对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觉得朱老爷子说得不对的地方却故意掩饰,那我不是害了他吗?这一番话下来,你怎么跟他辩驳?就是朱老爷子在世,要跟他辨明这点只怕也不容易吧!先说你是圣人,抬你抬得高高的,一通彩虹屁吹得云里雾里。然后话锋一转,说不过圣人也有过啊,孔子也犯错啊,但是他们犯错就大方改正,对比小人就不同了,他们只会掩饰。最后还贱兮兮地表示我实在是迫不得已才指出来朱老先生的错啊,因为他可是圣人啊,我可不能让他被人指责说他是个小人。你看看,我是多么为朱老先生考虑啊!从始至终,他都在坚决表明自己的观点,没有哪一句话不在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但是全篇下来却没有看到一星半点的攻击之意,甚至将对方推至一个圣人的高度,极尽崇拜之意。拜读《传习录》不难发现,王阳明在与人辩论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即使对方问的问题连旁人看了都不免捉急,王阳明却总是有办法把问题以一种极度平和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准确传达。脑海里勾勒出来王阳明吵架的情形:端坐书案前,桌上一杯茗茶冒着热气,一位长须老者衣冠齐整,两眼温和地倾听者底下略显挑衅的宾客,时不时点头应和。待对方说完,轻轻抿一口热茶,沉思片刻开始应答。和着风,听着雨,这风雨却成了观众,被老者的言语打动。听者或赞同或有疑虑,心情却无一例外地都平静下来,为自己心里那点子较高低的劲头暗暗惭愧了一番。

         你看同样是吵架,有人把它变成了一部暴力电影,有人却把它变成了一幅画。所以吵架的路上,且行且珍惜,别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吵架是为现实目标服务的,别让胜负之心绕得你失去了方x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吵架那点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hv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