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悉达多》:这四种人,谱写了你人生的主旋律

《悉达多》:这四种人,谱写了你人生的主旋律

作者: 鲲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2-03 21:27 被阅读0次

如果说,人生如一本书,那么,你遇见的每一位触动心弦的人,就是你人生路上的一页页故事。

这一生,你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但归结起来,有四种重要的人,构成了你人生的主旋律,让你因此成熟,走向更真实的自己。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就是这样一本富有禅意的哲理小说,讲述了古印度富裕的婆罗门之子,悉达多成长、修行和得道的历程。全书用如诗如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人子孤独的自我觉醒之路。

作者黑塞,经历了一战的动荡,他在人生最困厄的时期,创作了此书。凭此书,让自己走出低谷,成为西方名垂永恒的经典作家。

知乎上有读者评价:“悉达多的文字通俗易懂,但真正读懂,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

让我们跟随悉达多的精神之旅,照见自己,细数那些路过我们生命、并触动过我们情感与灵魂的人。

1.理解追随你的人

乔文达是悉达多的发小,从小就敬爱悉达多,跟随他,陪伴他。无论是在荣华富贵的婆罗门之家,还是去当风餐露宿的苦行僧,他都忠心追随,把悉达多当作他的风向标。

直到遇见佛陀乔达摩,乔文达被他的完美教义征服,率先拜到佛陀门下,他以为同行的悉达多,肯定会和他一样皈依佛陀,悉达多却冷静地说:

“乔文达,我的朋友,我经常在想,你有一天是否会跟随自己的心?现在,你选择了自己的路。这些年,我一直在等这一天。愿你得到救赎!”

乔文达哭了,他知道,彼此这一别可能就是一生。

也许,你的生命里也曾出现这样的人,对你言听计从,或者崇拜有加,你说东,他就绝不会往西。你路见不平,他就拔刀相助;你抱书挑灯夜读,他也陪你打瞌睡。你苦,他陪你哭;你赢,他陪你笑。但这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理想人生。

人生路上,谁都希望有一个忠实的友人,相扶相伴。但对方毕竟不是我们的影子,更不是复制品。他终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所以,当这一天来临,请祝福他。

2.欣赏启发你的人

欣赏,意味着独立于画外,当一个理智的分析者,沉浸在他的光芒中,却能清醒地保持自我觉察,不盲从。如赏花之人,从花中嗅到了芳香,汲取了能量,仍要转身,过自己的人生。

悉达多进入舍卫城去瞻仰乔达摩的风采,他从未如此敬仰和爱过一个人,哪怕从未见过乔达摩,他也能凭着对方光明与安宁的举止仪态,一眼认出他就是佛陀。

但悉达多发现了乔达摩完美教义中的一个小小缺口,那就是关于这超出世间的、无法自证的救赎真理。他认为,任何人都无法通过言辞和教义而得到救赎。

毕竟佛陀本身,也是凭独自的追寻和思考而觉醒。悉达多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只停留于文字表面的信徒,来自欺。

佛陀虽“劫夺”了悉达多最忠实的朋友乔文达,那些曾经信仰他的朋友都转信仰佛陀,成为佛陀的影子。但悉达多深知,他的内心的自我,留给了自己。

他不是任何人的影子。

面对一个优秀的人,欣赏对方,却不用对方的智慧来取代自己的体验和顿悟。这样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不轻易附和他人,也不否定他人的成果,只是坚决走自己的路,成为自己的救世主。

面对权威或偶像,记得对自己说一句:

“我敬爱你,但我仍要寻找自己的路。我属于我自己。”

3.感恩挚爱你的人

伽摩拉,是城中的名妓。她是悉达多情爱之术的开启人,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知己。

他从她那里懂得,爱永远不可强求,否则无法体验到一丝甜蜜。他体验到情欲的深渊和虚无。但作为沙门的他,只是在品尝俗世中财富,激情,权力的滋味。却不留恋。他不想沉沦在欲望的重复里,他要寻找永恒宁静的法则。

于是,他离开了。离开了伽摩拉,也就离开了世俗的欲望。

他承认自己无法真正爱一个人。但他一直对这位神奇的女子抱有敬畏和尊重。悉达多觉得她和自己很像,心中有一块宁静的圣地。这让她与众不同。她可以随时退避在那里,成为她自己。

伽摩拉理解悉达多。她知道,他总有一天会离开。她懂他要的人生,也就坦然接受了这份不告而别。伽摩拉为他付出了真心,孕育了孩子,从此闭门谢客。她没有恨意,只默默为他祝福。虽然,悉达多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遇,竟已是伽摩拉的死期。她为悉达多带来了9岁的儿子,自己却因为毒蛇咬伤而死在他的怀里。临死前,伽摩拉如愿看到了证得后的悉达多,他宁和的眼神,让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到宁静。

爱情,可遇不可求。他们二人的游戏中,真正陷入爱情的那方,是伽摩拉。

梅尔勒•赛恩说:“真爱一个人,就是帮助他回到自己,使他更是他自己。”

伽摩拉做到了。对她而言,悉达多就是她生命的火焰,没有这份爱,生命即是永夜。那么,谁是你生命的火焰?

4.放下背弃你的人

唯一背叛悉达多的,竟是他自己的儿子。

这个从小在伽摩拉身边养尊处优的9岁孩子,悉达多最珍视的存在,却因为无法忍受生活的落差,在一个清晨,悄悄逃离了他父亲简陋的草舍,并带走了父亲的所有积蓄。为了寻找儿子,悉达多一次次进城,却徒劳而返。

最后,他在船夫维稣德瓦的话语中,得到了释然:

“你的儿子,哪怕你为他死十次,也丝毫不能改变对方的命运。世间有哪一位父亲或母亲,能阻止孩子去过自己的生活,阻止他沾染生命的尘垢,阻止他寻觅自我的道路?!”

道理都懂,但理智阻挡不了爱的流动。比理智更为强烈的,是他对儿子的爱,对失去儿子的恐惧。他因为这个突然到来的儿子,第一次体验到尘世中盲目、痴迷的爱。他意识到这份富于人性的爱,本身就是轮回,是烦恼之泉。他却甘愿沉溺。

这深切的爱,更像一道伤口。从伤口上开花、结果。

心怀着思念的噬咬,在那刻,悉达多才体悟到:多年前的自己,不也是这样背离了父亲的期待,头也不回,走向寻求自我之旅吗?如今,他只是重复了这一轮回罢了。他开始忏悔,接纳了孩子离去的现实,不再沉湎于自我的苦痛。

很多人都曾是那个叛逆的孩子,离开父母。到老了,自己为人父母,才懂得父母那时的疼痛与不舍。

正如哲学家纪伯伦所言:“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出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生活中,面对背弃我们的人,只需知道,他有自己要满足的欲望,而你恰好无法满足他罢了。如此,你也不必自责于心。

你不曾亏欠生活,生活也不曾亏欠于你。只是,万物都有其归宿和醒来的时间。你只需埋头,做好自己该做之事,默默等待岁月的洗礼。

5.结语

有人说:“《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的悉达多的一生,亦是千万寻常人会经历的一生。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

所言极是。

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却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议题。

同一本书,不同的时期去读,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大学时读此书,想的是怎样和悉达多一样去流浪;中年时再读此书,想的却是,如何好好珍惜身边那些爱你的和你爱的人。

让我们感谢并祝福曾忠诚追随我们的人;理性地欣赏那些启发过我们心灵的智者;尊重并善待那些仰慕和爱过你的人;理解并放下那些背弃过你的人;最后,好好珍惜伴你度过余生的人。

一如电视剧《人世间》里所唱的:“愿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也祝你不忘少年样,无惧那白发苍苍。火一样爱着,人间值得。”

文末点亮【在看】,与君共勉!

作者:鲲子,职场妈妈。愿以笔观心,写尽千山。

相关文章

  •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 目录 【悉达多太子】1 【悉达多太子】2 【悉达多太子】3 【悉达多太子】4 【悉达多太子】5 【悉达...

  • 负罪感-佛陀的诅咒

    《悉达多》里,魔物占据了悉达多的身体,并肆意享受酒色。有一天,悉达多对着魔物说:“你,将受到佛陀的诅咒。” 魔...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悉达多》——初见这本书,是源于网络的推文,当时匆匆一瞥,不知这“悉达多”到底是什么。现在终于有幸持卷,才知这...

  • 再读触动灵魂的书——《悉达多》

    二刷《悉达多》 于2022年3月 【读书笔记01】 悉达多决定离开婆罗门加入沙门(苦行僧),但这很离经叛道,父亲不...

  • 每天读本书Day99-《悉达多》

    内容介绍 《悉达多》讲的是婆罗门青年悉达多离开家乡,拜师修行,寻求智慧的故事,悉达多经历了精神净化,也在世俗社会之...

  • 悉达多

    这周看完了黑塞的《悉达多》。相比上上周看的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这类自传式随笔散文,《悉达多》苦涩得...

  • 悉达多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如火如荼,甘地等人成为一代嬉皮士的精神偶像。与此同时,在文学领域中,赫...

  • 《悉达多》

    【真心希望各位或爱看书的人认真读完,重推】 【好看到只看完了一半不到,就希望能推荐给朋友】 之所以有幸认识这本书,...

  • 悉达多

    悉达多 有些书,就像有些人,你见第一面就好似似曾相识,读下去也果如当初的预想,一切都是那么契合,有时竟会感叹相逢恨...

  • 悉达多

    我不看电视剧,不看电影,此刻,我在想着是否也不该看书。 看完《悉达多》,揭开了伪装,我心迷茫。 昨天突然觉得古典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悉达多》:这四种人,谱写了你人生的主旋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in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