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作者: 方山闲步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9-14 19:59 被阅读0次

这几天阅读和九零后耗上了,两本书,即:魏小河的《读书的人》和张昊辰的《演奏之外》,两位作者都是九零后,阅读后,真正感觉后生可畏。回想起来,曾有一段时间里,读的是八零后的著作,如:留日学者苏枕书,很喜欢她的作品和插画。

我曾在阅读笔记中写道:

“不知不觉,我手头已经有四本枕书的书了,除前面提到了三本,还有一本是《尘世的梦浮桥》,这确实是无意的,看来,又是有缘份的。我没有刻意收集枕书的书,但是,写这文章时,匆匆从书架一找,发现有了四本,看来,我也不自觉的“粉”枕书了,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和枕书可谓是两代人,但是,读她的书,好像没有代沟的感觉,反而被书中的书香,花香包围的满满的美”(奇才枕书——读《京都如晤》)。

想想,我的阅读轨迹还是与时俱进的,下一步可能即是零零后了,很是有意思的。

手头的两本书:一本书是阅读的记录与书评,作者说:没有用《读书人》而是用了《读书的人》,作者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活络自在的多。可见,作者想表达的是,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作秀。我喜欢,一种放松自如的态度。

书影

另一本书是钢琴演奏家张昊辰之著,谈论演奏之外,对于音乐的故事和思考,很有意思。作者自五岁开始就独自开演奏会,经历三十多年的磨练,不仅仅是有娴熟的钢琴技巧,还有深厚的音乐史知识,告诉读者,演奏背后的思想活动,让人们进一步走进音乐。读来轻松愉快,受益匪浅。

阅读时,我时而合拢书本,时而前后翻阅,脑子里过一下电影,慢慢地回味一下内容,不管是阅读的书目,还是音乐的故事和理性分析,都让人为二位九零后喝彩,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读书的人》聚集三十余篇书评,阅读的时间是在疫情期间,当大家闭门禁足,感觉无聊之死的麻木状态时,小河不急不慢,一本一本书完成了阅读,今天成集出版,分享给大家,确实“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看你如何利用而已。这其中也包含着生命“长”“短”的隐喻。

《演奏之外》,我还是偶尔参加一次读书会,在年轻人那里得知的信息。由于生活在他处,找中文版书不便,托人从国内带来,拿到该书也不容易,有故事。

作者告诉读者,身边有许多孩子在学钢琴而不了解音乐史,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这一点,我非常能理解。因为,我的家人及身边有许多人学琴,为此,我也常常被动地听音乐,直接的感觉是弹琴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不到位,故而弹出生硬的声音。当然,我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判断,表层意义的直接感受。

作者介绍:“进入中世纪,声音的功用渐由祭献众神,转为歌颂上帝,9世纪时,作为今时五线谱前身的“纽姆乐谱”为教会僧侣启用,继而沿用于全欧——西方音乐进人了谱面的时代。”

继而又写道:“音乐的可重复,使时间得以被“再现”。此中大有深意。古希腊时,柏拉图就曾论述过重复与永恒的关联。他说:是四季、年月、分秒等刻度的存在,显现了宇宙作为不断循环的秩序而永恒的事实。”

“此中大有深意”,足矣让读者迫切想去了解其中的“深意”了。

书影

著名艺术评论家陈丹青曾有一个评价:一位九零后天才钢琴家,能在演奏之外写下这样的思考、领悟、见解,令我惊异。可见,此书的独特魅力。

《演奏之外》开篇的“肉体与雪”,讲述一个喜爱跳舞的姑娘,在广场舞蹈时,为了吸引路人,试探着退去衣服又穿上衣服,以引人眼球。结果发现,退去时,观众越来越多,穿上时,大家“嘘”了一声,逐渐离开。这里引发的问题是:观众究竟是喜爱舞蹈,还是窥视人体呢?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音乐也是一样。最近,听说国内的学琴之风,急剧下降,其背后原因之一是考级证书不能作为高考加分的理由了。如此看来,学琴是爱好音乐,还是为高考加分,已经一目了然了。

接着,作者又从爵士乐到古典音乐,形象地解读为“在位”与“缺位”的关系。具体拿“雪”作比喻,“雪不就是某种曾经在场,又最终缺席了的存在吗?”

告诫读者,欣赏古典必须“在孤独的坚守中,永远诘问我们所身处的现实”。

小河的阅读轨迹也是很有意思的。他的书评总是娓娓道来阅读的整个过程,从拿起该书有什么样的机遇或背景,图书作者的简介,该书内容精彩片段、故事梗概,以及阅读后所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开卷有益。相似自己给自己,也给作者一个交代,也迫不及待的分享给大家,分享快乐。

他读杨苡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读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一个百岁老人的记忆,读到这些感觉是一件幸运的事了。他读到了“一个大家族的瓦解,知识青年的际遇,都和大时代密切相关”。

他写道:“说起来,这本书好看。首先,是因为杨苡的经历确实丰富,有得讲。其次,当然也是因为她记忆力好,而且善于描摹场景,叙事充满细节。就像余斌老师在后记中指出的,她写蒋介石,写的是蒋介石视察女生宿舍的尴尬,而不是历史文本中常见的正面的或反面的蒋介石。写沈从文,写的是他一边讲话,身上的棉袄一边在漏棉絮,而不是作为老师的沈从文。”这是小河阅读的书的一些视角,也非常值得推敲。

江山代代有新人,我为九零后点赞。

相关文章

  • 90后谈90后

    网上很多都在批判我们90后的青年,说90后的人见一个爱一个,多情。其实不然,90后的人多数都很专一,只是...

  • 90后啊!90后!

    莫名的感觉,身为90后的我已经老了!我是97年刚步入工作在长辈面前貌似还有这大好前程的某某“青年”。在处于20岁与...

  • 90后们秃头了,真相扎心了!

    小编被“90后”闪瞎眼睛了! “90后”们已经出家,90后们走入佛系,90后们正在失去…… “90后”已经被玩坏!...

  • 作死又想养生的90后,去你的佛系

    最近,关于90后的话题不断。 “90后已经开始秃了” “90后已经开始养生了” “90后已经跨了” … … 然而,...

  • 不像90后的90后

  • 不像90后的90后

    作为一个90后看身边的90后,她们乐观她们积极。她们清楚明白自己要什么,至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她们将各种直播平台各...

  • 90后

    最近“第一批90后”大概得罪了不少人,频频在热点上出现。90后胃垮了、90后快瞎了、90后秃了、90后油腻了、90...

  • 90后

    18年,所有90后已经成年。想起几年前的论调,90后会是垮掉的一代,在老一辈那种吃过苦人的眼里,90后的确是很跨,...

  • 90后④

    2018年5月31号17点14分,此时的我正在广州开往潮汕的列车上,外公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应该是差不多了… 从4...

  • 90后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概起始于90年代的中期,这正是90后成长的环境。我们这代人,在我们形成世界观的年龄,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0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lb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