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宋的隆兴北伐为何惨败?

南宋的隆兴北伐为何惨败?

作者: Taylor09 | 来源:发表于2024-02-06 22:32 被阅读0次

    宋高宗赵构在多方苦心经营下,南宋在南方地区的统治基础逐步稳固,此后传位于宋孝宗。宋孝宗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于是顺应民心为岳飞平反,任命主战派宰相张浚为主帥全权负责北伐,史称“隆兴北伐”。结果所派的两路大军虽然战事初期取得一些胜利,却因两军将领不能互相配合节制,不久为金军所败。

    可以说除去南宋建国之初岳飞的指挥的“岳家军”具备“直捣黄龙”的实力外,南宋后来的几次北伐都不具备主动出击的军事力量,反而暴露了自身的积贫积弱。那么,南宋的“隆兴北伐”为何会失利?

    首先,南方地区不适合养马,宋军没有正式的强大的骑兵兵团。整体来说,金军的军事实力强于宋朝。虽然双方出于均势的状态,谁也消灭不了谁,但是客观来说,整个南宋一直都是以打防御战为主,所有的军事胜利几乎也是在防御战中取得的。

    其次,重文轻武的风气难以造就军事猛人。宋朝的皇帝除了赵匡胤和赵光义具备一些军事才干外,其他皇帝多是文艺型皇帝,好琴棋书画而不善骑射。即便是有着明君之称的宋哲宗,同样遭遇了对外军事上的失利与屈辱。将领方面,即便有能打仗的高手,也会受到行军布阵图和监管的制约,难以甩开膀子干。即便是军事天才岳飞,也是因为无视宋朝那套蹩脚的军事制度(曾脱离正规军参加义军),并动员地方义军和百姓的力量,才铸就了“撼江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军事力量。可惜,宋朝统治者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要收复失地,另一方面又害怕武将权力过大,随即对各个掌握重兵的将领明升暗降。

    相比后来的明朝,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显然有点矫枉过正了。宋朝一提到打战,朝廷总能迅速化成主战派和主和派两股力量,通常主战派总是占据下风,比如南渡的辛弃疾虽有雄心壮志,却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观明朝十六帝,对外的态度普遍比较硬气,没有主和一说,没有汉朝的和亲,不割地、不称臣、不纳币。明朝初期几代帝王从太祖朱元璋到明宣帝,甚至明英宗都敢于主动出击北方的蒙古瓦剌,后期崇祯一朝虽然内忧外患,但是并未对后金妥协。整个大明一旦对外开战,总不乏袁崇焕那样的军事天才,祖大寿、洪承畴那样桀骜不驯而又敢于打硬仗的猛人将领。

    再者,统治者缺乏战略眼光。宋朝以文立国,加强军备通常是为了自守,整个统治阶级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文人那套沉迷书本夸夸其谈的习性。他们根本就把握不住时势的走向,对于敌我力量的对比总是做出错误的估计,比如联金灭辽、联合蒙古灭金,以及此后的主动袭击蒙古,都是缺乏战略考量不自量力的军事行动,我们常说的“书生误国”现象想必宋朝居多。

    隆兴北伐的总指挥宋孝宗虽然勤政爱民,积极进取,可是缺乏战略考量,仅仅是单纯的造势,任用没有战绩的主和派宰相张浚去负责北伐。所以一旦军事受挫内心就动摇了,派人和谈。军事外行,用人不当,这本身就显露出北伐行动的不成熟性。

    总之,隆兴北伐无关乎将领的军事举措失当。仔细对比汉武帝刘彻对强大匈奴发起反击战前的各项准备,便能深刻明白一个既定事实,那就是宋朝几乎在任何时候都不具备北伐的资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宋的隆兴北伐为何惨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ow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