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宋风云

两宋风云

作者: 狼2639 | 来源:发表于2018-07-18 07:43 被阅读0次

    第二部 第八节 高宗及庄文太子之死与隆兴和议与三子夺嫡

    PS:隆兴北伐前,宋对金是称臣而非叔侄,特此更正。


      隆兴二年十二月,因为战局出现的巨大变化,赵昚开始接受和谈的主张。初九日,于温德殿召见汤思退。汤思退是主和派大臣,任鸿胪寺少卿,主管外交事务。

      “现在仗是没法打了,朕前些日子已经罢免了陈康伯、史浩。史可望做了丞相,现在只能和谈了。朕召你来,是要你前往金国国都上京会宁府。你对这个和谈,有什么看法么?”赵昚流着眼泪,对汤思退说。

      汤思退知道现在这种状况打仗是不可能的。但是,议和更是千夫所指。当年主持绍兴和议那个秦桧,不就是被万人唾骂搞得“骨朽人间骂未销”遗臭万年了嘛。可是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也只有和谈而已。可是,和谈之事本是史可望先提出来的,为什么就轮到了自己头上?

      不容多想,只能自己去。毕竟是皇帝钦点也推辞不了,因此,汤思退极不情愿地回奏:“陛下,现在只有和谈而已。以臣愚见,如果和谈那么割地赔款是免不了了。咱大宋国和北面是称臣的,估计此次得更加屈辱了。陛下,您得有心理准备啊……”赵昚见汤思退答非所问,于是略带愠怒地说道:“说重点!少给朕扯这些没用的,这些朕知道。”

      汤思退跪奏道:“陛下,一旦和议成,那么大宋帝国恐怕连个藩属国的地位都保不住。至于岁币更可能连翻几番!割地,臣不能知道金人要哪,臣只能尽量保全陛下的疆土。还有,”说到这里,赵昚已经哭了,汤思退继续说道:“臣不敢保证做得能比当年的秦桧好……”

      赵昚哭着点头,对汤思退说:“卿且放心去谈,不要有后顾之忧,朕不遥制。朕现在也认了!能谈到什么地步,就看你的造化了。去吧……”汤思退躬身领旨,然后悄然退下。

      赵昚让大殿里的宦官、宫女一律退下,然后放声大哭。自六岁入宫,一直都有恢复之志。现在,不要谈什么宏图霸业,就连淮河边境都很难保住。他几乎砸了所有能砸的东西,然后从牙缝里挤出来俩字:传膳。

      接着,赵昚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桌上的御膳基本没怎么动,光喝酒了。喝醉的赵昚大声恸哭仰天长啸,不知道在哭还是在唱。温德殿外的宦官宫女吓得大气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惹来杀身之祸!

      赵昚的醉眼看到了朱仙镇外的金戈铁马,他见到了“岳”字战旗。赵昚大声咆哮:“岳鹏举若在,安有今日之败!”随后便拿起毛笔,在墙壁上挥毫题写岳飞的遗词《满江红》(宋词都算是歌词,有词就能谱曲唱出来。此时的满江红几乎就是宋军中广为传唱的军歌之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赵昚的草书在墙壁上翻飞,他自己也是醉了,大声反复吟咏着。“朝天阙,朝天阙!岳飞被杀,大宋算是自毁长城。何谈北伐?!朕……”赵昚哭得更加伤心,“张浚早已没有当年之气,老迈无能。哈哈哈……李显忠能打仗,但是资历不足;邵宏渊无能,心胸狭窄!这些人怎么能成大事!”

      赵昚的一声又一声咆哮传出殿外,传到了东宫之中。此时因为接连战败深受打击的皇太子赵愭已经卧病在床很久了,御医长期医治,基本无效。病入膏肓的赵愭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想到痛心疾首的天下臣民,想到空有一腔雄心壮志的父皇,他不甘心!他觉得他还年轻才十几二十岁,还有时间帮助大宋帝国渡过难关,北定中原。

      “这是……什么声音?本宫……怎么觉得……觉得外面有大队人马在走动?宫中……一到夜里……是宵禁的。为什么?”赵愭抬起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手,指着宫门问身边的内侍宦官。

      东宫的大宦官钱祥对赵愭说:“回太子殿下:这是陛下在传膳。御膳房的人正在往温德殿送御膳去,所以有这般响动。”赵愭很了解他的父亲赵昚,毕竟知父莫若子啊……他艰难地翻身面向宫门的方向,虚弱地说:“父皇……父皇没有传夜膳……传夜膳的习惯……他……恐怕是……接纳……了……和……和谈……你们去……去找本……本宫的”说到这里,赵愭剧烈地咳嗽起来。

      宫女拿来痰盂,赵愭吐了许多带血的痰。他更加虚弱了,说道:“去找……本宫……的弟弟们来……来见……”于是钱祥打发了几个心腹宦官立刻骑快马前往诸王府邸。

      两个时辰之后,魏王赵恺、恭王赵惇、劭王赵恪来到了东宫的病榻前为太子送终。赵恺进门看到皇兄的病态,心里十分高兴。因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只要太子赵愭一死,他势必接班成为新的皇太子。

      赵恺心里暗自高兴,但是脸上依旧显得很震惊和悲痛。他快步带着两个弟弟来到病榻前,声音颤抖地说道:“皇兄,你这是怎么了?”

      恭王赵惇看着大哥的病容,心中闪过一阵悲凉之感。他知道太子一死,那么剩下这三个活着的亲王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夺嫡战争会马上开始,他自己也不愿意让二哥魏王赵恺做了太子啊。看着赵恺做作的表演,他心里十分厌恶。但是没办法赵愭还没死呢,现在还是哥儿四个。所以,该有的文章还得做。因此他也问了同样的话。

      最小的弟弟劭王赵恪什么也没有说,他静静地站在一边,冷眼旁观。在他看来,自己是最小的皇子,做太子甚至将来自己继位当皇帝按宗法惯例是轮不到他的。可是,现在太子赵愭已经命悬一线。无论如何朝中的格局将会重新洗牌,所以他也有那三分之一的机会。

      不过赵恪决定以静制动,先看看状况再说。赵愭看着三位皇弟,心中顿时感到十分伤心。弥留之际的他虚弱地说出了最后几句完整的话:“我命在旦夕,离死不远!尔等为大宋亲王,天潢贵胄……当以国事为先,我死之后,你们兄弟三人要相亲相爱辅佐父皇,渡过难关……”说罢,一声长叹便与世长辞了。

      魏王赵恺擦干了“鳄鱼的眼泪”,露出炯炯目光,开始发号施令!“你们立刻举哀,将太子薨逝的消息布告天下!三弟,你现在就可以布置灵堂、装殓诸事务了。记住,务必要精细,有太子的礼数。”赵惇点了点头,应声道:“皇兄放心,弟这就去办。”随后,赵惇便把恭王府卫队的人召来,投入丧事的处理当中。然后打发两个宦官回家告诉自己的恭王妃李氏:宫里出了大事现在回不去了,必须加以处理。随后便很干练地操办起大哥的丧事来。

      赵恺又说:“四弟,你现在要辛苦一趟。到各宫禀告大哥薨逝的噩耗。”于是劭王赵恪便出发了。

      赵昚此时在温德殿内喝得已经不省人事了,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拿着毛笔。看着墙上自己亲手题写的《满江红》嘴里念念有词,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赵恪来到殿外,看着跪了一地的宦官、宫女,摇着头一言不发。

      他来到门口,道:“儿臣劭王赵恪有要事启奏父皇!”赵昚苦笑着,“进……进来陪朕喝两杯。来啊,赐……赐座!”赵恪便迈进殿门,看到大殿里一片狼藉。再一抬头,看着墙上的题词,心里更加不安。他踌躇了,毕竟皇帝看样子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打击。

      犹豫了一会儿,赵恪还是决定说出实情:“父皇,儿臣有要事启奏。不过这件事可能让您难以接受,您可要有心理准备啊!”赵昚晕晕乎乎地说道:“没什么……比和谈更难以接受的了。你说!”于是赵恪大声说:“就在刚刚,大哥薨了!”赵昚瞬间流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大半。

      他一脸震惊和不相信:“你说什么?!太子死了?!朕知道他没什么起色,但不应该死得这么快啊!你可不敢撒谎啊……”赵恪跪在地上叩头流血:“儿臣所言千真万确!就在两个时辰前,东宫的宦官来儿臣府邸说太子召见。于是儿臣便赶到宫中,结果二哥、三哥都在。太子殿下临终时交代儿臣兄弟三人要与父皇同舟共济,渡过难关。”

      赵昚瞬间摇晃起来,国事不振,又赶上丧子之痛!他对赵恪说:“皇后知道吗?”赵恪回奏说:“东宫已经举哀,恐怕整个宫城都知道了。”赵昚便教传旨,让整个宫城举哀,头前带路。

      在椒房殿,夏皇后看到了白色的招魂幡从东宫一路立起来,知道自己的长子终于没能挺过去。她立刻起身对近侍女官说:“摆本宫凤驾,去东宫!”于是便来东宫为长子送行。

      此时的太子东宫一片肃穆庄严的景象,灵堂已经是在正殿初步搭建起来了。太子也已经装殓完毕,停灵待葬。魏王赵恺亲自带着三弟恭王赵惇来到门前迎接皇帝、皇后大驾。

      赵昚与夏皇后纷纷来到门前下了辇,顿时心如刀割!确实,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是常人所能够接受的事情。赵昚来到灵堂,让卫兵打开棺椁,他要看长子最后一眼。

      御林军的士兵掀开了外棺,然后把内棺的棺盖小心翼翼地移开。看着太子赵愭已经没有任何生气的脸,赵昚夫妇痛心疾首!

      “盖上吧,盖上吧……”赵昚让卫兵重新盖好内外棺,然后对夏皇后说:“自即日起的一年之内,就是国丧。皇后,请传懿旨要后宫素服,不可再染铅华。”夏皇后抹了把眼泪,道:“臣妾明白。”接着,赵昚又对昨夜丑时被夤夜召到东宫的宗正府宗正卿赵武道:“既然你也在,那你就立刻传旨要相关王公大臣立刻来东宫候旨。还有,今日的早朝,就先停了吧。”赵武一拜:“臣遵旨。”

      此时,在涵元殿。大臣们已经按照文东武西原则排班已毕,静候皇帝圣驾前来开早朝理政。就在此时,正二品宗正卿赵武来到大殿之外,气喘吁吁。很显然这位是跑着来的,从东宫一路飞奔。

      御史很不高兴!朝廷的二品大员上朝迟到,该当何罪!这些个御史台衙门的“笔杆子”们立刻上前诘问:“赵大人身为皇族,又是宗正卿。你位在二品为何上朝迟到?你可要从实招来!否则朝堂的纪律你是知道的。”

      赵武把气喘匀,说道:“各位御史大人,本官哪敢迟到?!再说了,昨晚上诸位大人、将军还在梦中时,本官就已经被召到宫中。对了,陛下有旨:今日停朝一日。还有,请相关王公大臣立刻前往东宫见驾。”

      “……难道东宫出事了?”太仆寺正卿王彦出言问道,“今天一早入宫,我就发现宫里已经全部举哀。似乎是什么重要人物去世了,但是没敢多问。”

      赵武道:“王大人说得对极了!太子殿下于昨夜戌时三刻薨于东宫。他临薨时召魏王殿下、恭王殿下及劭王殿下前往东宫操办后事。现在三位王爷都在东宫,陛下与皇后娘娘也在那边。你们赶紧吧。”

      于是近支亲贵、远支皇族、宗正府官员、丞相、太仆寺正卿、少卿以及鸿胪寺正卿、少卿先来到殿门,准备去东宫。这几百号人已经列队,然后礼部尚书也来到了队列当中。他们浩浩荡荡地带着满腹狐疑前往东宫见驾,其余人则是打道回府到各自治所办公。

      半个时辰后,东宫门外跪满了大臣。赵昚与夏皇后一人一身黑色,坐在东宫偏殿要召见群臣。大臣们都穿着朝服,显得格格不入。

      “你们都来了,那么朕就不废话了。第一、太子赵愭薨,朕心深感哀痛。史可望!”丞相史可望道:“臣在!”赵昚已经没什么感情了,他机械地布置着:“你立刻传檄天下各州县皇太子已薨,自即日起进入国丧。”史可望便说了声“遵旨”,然后起身去办。

      “第二、太子赵愭忧心国事,以致抑郁成疾。朕今赏其‘庄文’的谥号。太仆寺、鸿胪寺及宗正府要严格备案,并晓谕天下。”这三个衙门的主官立刻躬身领命。夏皇后又追加了一句:“按说后妃不得干政,本宫今日不得不破例一次。鸿胪寺要写邸报发往夏与金以及回鹘、高昌等国,要国际知悉。还有要让各藩属国知道并且遣使来京祭祀。”

      “臣等遵旨!”他们应声退下。就在这边为庄文太子赵愭的身后事有条不紊地忙碌时,那边又传来噩耗:太上皇赵构驾崩,吴太后正在照料后事。赵昚摇摇欲坠,他对所有人说:“今天定是凶神值日!怎么什么事都赶到一块去了?!皇后,你和一部分大臣留在这里处理太子的事情。其余人随朕来!”

      “臣/臣妾遵旨!”所有人躬身领命。


      吴太后看到皇帝率领群臣赶来,不禁绽开一丝笑容。无论如何皇帝还是很孝顺的,哪怕自己和太上皇不是皇帝生身父母。她对皇帝说:“你们君臣礼数都免了吧,太上皇年迈。他看到东宫举哀,受不了失去皇孙的打击,驾崩了。”

      赵昚立刻又布置太上皇丧事,给太上皇上“高宗”的庙号,谥号为“圣神武文宪孝皇帝”。随后亲自定太上皇陵寝为会稽永思陵,并传谕天下。想想自己的养父活了八十一岁才死,赵昚心里也算是有了一丝安慰。

      一日之内两场大丧,赵昚心力憔悴。他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北方和谈的结果,但是又得处理现在国内的事情,急得恨不得吐血。大臣们也是换上孝服,纷纷举哀。同时也忙得昏天黑地。

      在灵璧、虹县一带,金军的反攻开始了。纥石烈志宁亲自挂帅带队,杀得宋军连连败退。仆散忠义调集各路金军分别围剿,很多城池几度易手战况十分惨烈!其他的很多战线打得也好不到哪去,宋军由攻转守,士气不振。

      宋高宗和庄文太子的死,又给原本就不高昂的士气雪上加霜。张浚在中军大帐当着诸将的面放声大哭!随后他也知道战争已经无法继续,因此上表请求皇帝允许他告老还乡。同时,下令各部队交替掩护撤防。

      宋军将士们的北伐战争打得虎头蛇尾,撤退倒是干净利落。在付出了十几万人的代价之后,他们退回了淮河以南,继续与北方形成对峙。汤思退在北方的谈判非常艰难,但是也终于不辱使命。

      经过几轮的谈判,宋金双方达成和议条约如下:

    (一)大宋帝国与大金帝国不再存在藩属国的关系,大宋帝国皇帝与大金帝国皇帝以叔侄相称;

    (二)鉴于第一款,改“岁贡”为“岁币”。大宋帝国每年给大金帝国应付岁币为:银、绢在原有基础上各减五万改为为二十万两匹;

    (三)大宋帝国除了割让唐州、海州、邓州、泗州之外,还需要割让商州、秦州与大金帝国;

    (四)每至年节及大金帝国皇帝、皇后生日,大宋帝国皇帝必须遣使上表称贺;

    (五)本约自次年,即隆兴三年生效。

      赵昚看到条约,痛心到了极点。这份和约相比于绍兴三十二年那个还要屈辱,这次一下就割了六个州啊……一想到自己以后得和北方金帝行叔侄之礼,心里就更加难受。于是雄心壮志顿时消磨殆尽,他也不再锐意进取了。于是传旨:次年改年号为“乾道”。

      太学生七十二人联袂上表,请斩史可望、汤思退等投降派大臣。朝中大部分官僚也是十分不满,认为条约太过屈辱!被割让的六个州罢市了,六个州的知州、通判干脆宣布独立出宋政府统治,自成一国。他们宣布自己是大宋的藩属国,然后准备兵马、刀枪英勇抗击敌军。

      赵昚流着泪请臣民们谅解自己,然后在文本上盖上了皇帝御玺签下了名。次年,即乾道元年,三子夺嫡开始了。国家一年不如一年,皇室又处在内斗当中。这样一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清净了。

      乾道四年,夏皇后驾崩。赵昚下诏上皇后谥号“成恭”,并立谢氏为第三任皇后。

      乾道八年,赵昚废长立幼,以“恭王英武类己”为名立赵惇为皇太子。并且他的精神已经颓废了。虽然说裁汰冗官、改革律例的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甚至颁布了《乾道律文格式》作为刑部和大理寺衙门审理狱讼的依据。但是此时的赵昚精神已经趋于失常的边缘。

      吴太后知道皇帝再这么下去国家早晚得亡,所以立刻着手联络府军以及御林军一批高级将领,密谋政变。朝中大臣也在盘算太子继位自己能够分到什么利益,因此也在协助太后。

      乾道八年,赵昚亲临太庙祭祀圜丘,下诏大赦天下!随后又下诏改年号“淳熙”。

      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即将上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宋风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en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