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辉哥的文章《通过「打通工作流」全面提升效率》之后,我开始梳理自己生活中工作流,因为本职工作做产品经理,所以对于工作流并不陌生,或则说很熟悉,但是用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运用和掌握。
其实之前看《原则》在工作中比作机器,工作流其实是机器运转的步骤,在生活中我们用到很多的app,app本身就是不同工作流的集合,特别是一些效率工具。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在于,生活中很事情做成需要分散在不同的系统里面(这也是现在商业化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被割裂的流程,不是真正的端对端),效率必受影响。
所以我认为在搭建日常生活工作流会遇到两个问题:
1:事情整体工作流程没有串讲起来,没有宏观视角
2:每个流程节点没有找到提高效率的工具和串联的流程
比如我用印象笔记和微信结合,就利用一键转发到印象笔记中,不然还要人工拷贝效率太低了(很多效率低的事情都出现在两个流程节点之间的串联)。所以尽可能保持一个系统内完成,不然需要尽量将流程节点收敛在单位的系统内。
下面是三个工作流的搭建自我总结
1:做早餐工作流
2:个人学习工作流
3:高效阅读工作流
一:做10分钟快手早餐的工作流
【买食材-做早餐-摆盘-拍照-买食材】
1:买食材
【买】用【每日优鲜】,新鲜快速便宜,食材储备1-2天
2:做早餐中分为洗-切-煮
【洗】用【水果洗涤剂】,干净健康
【切】用【两把刀】,一把切菜,一把切肉
【煮】用三个工具,【面包机和煮蛋器一体机】+【电饼铛】+【多功能水壶】,同步操作,大大节约做早餐的时间
3:摆盘
【四分盘】可以快速帮助控制比例和分量,保证蔬菜,主食,水果的比例,而且只要摆整齐,画面就比较美
4:拍照
【foodie】美食拍照app,专门美化美食图片
【创客贴】制作模板后,快速生成成品图
【朋友圈】等分享早餐图片
二:个人学习的工作流
【信息输入-总结分类-刻意练习-信息输入】
1:信息输入
【印象笔记】作为信息储备库,分为知识,技能和思维三层,微信公众号,微博,evermemo等打通,一键同步到印象笔记inbox中
【知识星球】作为碎片化想法记录的工具
2:总结分类
过滤有效的信息,符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每天清空【印象笔记】inbox中的内容,运用费曼技巧消化成自己的后,更新到【onenote】个人知识体系库(最重要的实践后的方法论sop)
【processon】制作概念图,方便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地图,根据自己的知识地图进行针对性学习和扩展
3:刻意练习
【实践】,实践做或则教别人或则写作
【反馈】,获得反馈后,及时记录调整
【复盘】,每天每周复盘,将无效的信息和方法都清理,留下KSF,SOP,checklist
【调整】,同一件事情,做周期性版本迭代,螺旋进步
然后继续进去信息输入的循环中
三:高效阅读的工作流
【选书-看书-笔记-看书】
1:选书
【购买渠道】:京东买实体书,因为快,亚马逊买【kindle】上的电子书
【选择原则】:
1)实战家+理论家〉实战家〉理论家〉访谈拼凑
2)日系〉美系〉台湾香港〉国内
3)以书找书〉认可牛人看过的推荐〉亚马逊畅销排行榜
2:看书
8/2法则,一本书只有20%有价值内容,只要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即可,不用全部看完
带着问题找答案,有问题才看,不然不看
3:笔记
【幕布】做杠杆笔记,书中引用的好书就是主要的购买书单
【简书】做阅读心得,获得的答案和引发的思考最重要,关键是看了用起来,内化成自己的
【onenote】将书中获得的有价值内容分别整理到相应的区域,方便扩展知识地图
四:总结
工作流是商业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在生活中运用,也会创造出很多个人提高自身效率的系统,比如个人学习系统,快速个人早餐系统等等
系统的价值有二:
1:提升效率,不用每次都从0开始,避免拍脑袋
2:方便持续迭代,一定阶段就需要sop化
系统思维,闭环思维都是工作流思维的基础,将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不断拆分成关键节点,然后通过优化节点效率和串联效率。我们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会越来越好。
就比如解决问题的工作流分为三大步骤: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其中发现问题(行动类)适合用六问法(最简单理解:问题=目标-差距)来定义真正的问题。
分析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构建框架,而是筛选关键对策,比如说要提升销售问题,适合套用经典的4p或则4c理论,然后分析出相应对策以后运用加权打分模型选出最合适的方案去执行。
解决问题主要分为高效执行和检查调整。
高效执行分为团队和项目的执行力,检查调整最适合用PDCA和复盘方法论处理。
那么我思考的工作流步骤是怎么样的呢?
1:这件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涉及的人员角色有哪几类
(有自己能独立处理和需要团队解决两种)
3:关键节点是什么?
4:串联后流程是怎么样的,是否闭环?
5:是否可以优化?节点是否可精简?角色是否可精简?等等
6:实践,验证从时间上,效果上是否和预期一样?
7:复盘,迭代后续版本,直到产出相对稳定高效的版本
工作流思维在工作中体现很多,但是在生活中大家均使用较少,其实工作中很多有效的思维和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