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要好的小姐妹叫钱钱
小姐妹90年的,今年大概29岁了
前几天和钱钱一起吃饭
他对我说:
“这几天我开始习惯性地思考以后该干嘛,
转眼快30了,大家都说30岁前当不上管理层,
以后就更难了。”
嗯,小姐妹开始焦虑了
我也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人
如果闲一段时间,心里就会慌
总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干
读书也行、运动也罢、旅游也ok
或许干这些事情会会给自己制造一种
“你没有在浪费光阴”的“错觉”吧
嗯,我也会间歇性焦虑
焦虑,似乎成为了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
社会总能放大我们的焦虑感
刷一刷朋友圈,总会有如下类似的新闻跳进你的视野:
“95后神奇百货女生王凯歆融资2000万”
“90后CEO余佳文扬言分红1个亿”
“ofo创始人身价过亿,而这位90后刚刚大学毕业!”
这种新闻真的让人有种深深的焦虑:“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刷一刷互联网资讯,类似的头条周期性地更新:
“拼多多成立仅3年,市值几近于已成立20年的京东”
“趣店创立3年后,估值一度达300亿”
“趣头条创立2年上市成功,市值34.7亿美元”
每每看到类似的新闻,我都只有一个感受“快”。创业公司们开始用更快的速度成长,获得更高的估值或市值。
同龄人的快让我们越发焦虑,这个世界的快让我们觉得自己不能慢。于是按照既有的节奏,我们有时候会开始思考:在特定的年纪,我们应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如钱钱的30岁焦虑一般
这个社会,总是让我们异常焦虑。
昙花一现的快 OR 经久不衰的快
我们会惊叹于这个世界的快,我们也会羡慕别人的快。以前当我看到一家企业发展快,或者一个人发展的快时。我第一反应大概是崇拜,心里在想:“真的好棒”。
后来,我也会觉得棒,但我的第一反应变成了为什么?为什么这家公司,或这个人的成长速度这么快呢?
其实快也有优劣之分。当我们看到听到某个神速发展的事情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快”这个表象,而真实的快其实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昙花一现的快;经久不衰的快。
曾经的脸萌、足记是昙花一现的快,而经久不衰的快,阿里和腾讯或许算得上是经久不衰的快吧。甚至有些昙花一现的快是建立在透支了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的。我个人不喜欢这种透支未来的快。
真正的快,是建立在思考的慢上
当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发展快速的时候(是那个优的快),根本上他可能做到了以下2点:
1.跟对了趋势
2.有顺应趋势的能力
可为什么偏偏跟对趋势的是他?
为什么他有顺应趋势的能力?
雷军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这个风口其实就是所谓的趋势,于是很多人开始寻找风口,看见风口,就渴望从风口中有所获。
互联网金融火了,各类P2P产品应运而生。共享单车火了,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纷纷出来了。
最后的最后,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趋势,都化作了一场泡沫。
趋势能成就人,亦能毁灭人
但趋势成就的是那一批,有能力判断趋势的真伪的人。也是那一批,有能力抓住真趋势的人。而真正拥有这两项技能的人,没有人是仅仅浮在表面追趋势的。他们往往透过表面,思考了更多,有些项目,在我们看来2年大获成功,但人家暗地里已经调研了3年。
你看到了发展的快,却也忽略了别人思考的慢。
以前看到一些同龄大神的报道,会下意识地比较,然后会焦虑。焦虑自己应该成长的更快一些,焦虑自己应该在某一特定的年纪,变成某个自己理想中的角色。
越焦虑,越迷茫。
当我们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的时候,其实我们正在犯错。错在我们在比较时不够严谨,没有考虑对比所有的变量,包括别人的付出。只看到别人的成功,没看到别人背后的付出。而仅仅限于表现的对比,会让我们更加焦虑。焦虑这个世界节奏是不是快过自己了。
但别人的快,是建立在思考的慢上。
有什么好焦虑的,做自己不好么
以前有个朋友总会有“30岁的焦虑”。他说:“我很想在30岁的时候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过了30岁就更难了。”
我很怕听到这样的话
我怕的不是他对自己的期望
怕的是他对自己30岁的期望
为什么30岁必须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30岁就该结婚生子
然后针对这些期望做一些妥协的选择
不喜欢这份工作,但再忍忍就升职了
没那么喜欢这个人,但也该结婚了
生活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
有些东西值得等,过了30岁也可以等得起
有些东西应该放弃,即使从头再来也没什么可惜
不要给自己制造太多的特定年纪的焦虑
慢慢,慢慢的积累
终有一天,也能起飞
不忘初心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