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第135篇
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多云
今天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的收获: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例如,有一天,在幼儿园里,小明把他的吸铁石给同学小强玩,但后来他想要回来。可小强不肯还给他,小明就想抢回来,小强很快的踢了小明一脚,于是,两人就开始打架,小强气得满脸通红,开始尖叫,踢得更厉害了,小强被吓住了,于是,小明拿回了他的吸铁石。
等小明想要回吸铁石的愿望遭到小强的拒绝时,她想不出别的解决办法来,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紧张感和愤怒情绪,打架的可能性阻止不了小明,因为他想不出来(或者根本没有想)还有其他任何做法。他可能更在意“现在”怎么做管用,而不是这么做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
小明的妈妈在开始使用“我能解决问题”发之前,是这样和小明交流的:
妈妈:小明老师告诉我你又和小朋友抢玩具了。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明:因为轮到我玩了。
妈妈:你们应该要么一起,玩要么轮流玩,抢可不好。
小明:可吸铁石是我的。
妈妈:你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你不想分享,那就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去。小强很生气
,不想再和你做朋友了。
小明:但是妈妈,她不愿意把吸铁石还给我。
妈妈:你不能随便抢东西,如果他对你这么做,你会愿意吗?
小明:不愿意。
妈妈:明天你给他说对不起。
小明的妈妈显然没有给小明任何选择“错误的”解决办法的余地。她问他为什么抢玩具,但是之后并没有听他的回答。她解释了他的行为的后果,接着告诉他要怎么做――应该先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然后要对小强说对不起。小明的妈妈太注重教孩子分享了,她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思考和谈话。
让我们看看,小明的妈妈在学过“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是如何帮助儿子思考抢玩具的问题。
妈妈:小明老师告诉我你又抢玩具了,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妈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
小明:小强拿了我的吸铁石,不肯还给我。
妈妈:你当时为什么一定要拿回来?
(妈妈要了解更多的信息。)
小明:因为他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
小明的妈妈了解到一些情况,如果他只是要求儿子分享,是了解不到这些的。他了解到,从儿子的观点来看,他已经分享了自己的玩具,现在问题的性质似乎变了,对话继续。
妈妈:你这样抢玩具你觉得小强会有什么感觉?
(妈妈帮助孩子考虑其他孩子的感受。)
小明:很生气,但我不在乎,因为吸铁石是我的。
妈妈:你强吸铁石的时候,小强做什么了?
(妈妈帮助孩子思考行为的后果。)
小明:他打我。
妈妈:那你有什么感觉?
(妈妈帮助孩子思考自己的感受。)
小明:生气。
妈妈:你生气,你的朋友也生气,并且他打了你。你能想一个你们两都不生气,而小强也不会打你的方法拿回玩具吗?
小明:我可以请他给我。
妈妈:那样的话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妈妈也指导孩子思考正面的解决办法会产生的后果)
小明:他会说不。
妈妈:他可能会说不,你还能想到什么别的办法拿回玩具吗?
(继续把重点放在孩子的问题上,妈妈鼓励他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
小明:我可以让他玩我的玩具汽车。
妈妈:好主意。你想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