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命的最后一段路怎么走?

生命的最后一段路怎么走?

作者: 叶梓龙 | 来源:发表于2020-01-15 18:36 被阅读0次
生命的最后一段路怎么走?

关于临终关怀,首先是诊断已经明确,病人确定到了终末阶段,现有的医疗条件已经没有办法救治,因此,这里讨论的重点是,后续的“抢救措施”是否有必要。

要不要进ICU抢救?

临终关怀,首先要尊重病人的意愿。我看到有不少例子,老人或病人本身希望安安静静地走,不希望被折腾一番,全身插满管子,拖了一个呼吸机躺在那里慢慢地等。往往是家属放不下,拼命要抢救,要延长亲人的生命,这就变成了一个强迫。

西方医学有一个伦理标准,包括这个抢救有没有价值、要考虑病人的尊严、生命质量……会综合考虑,不是只要送去医院就实施一条龙抢救服务。

我有些朋友是西医,他们实话告诉我,如果自己的亲友到了这一步,他们是不会建议再抢救的。所以对于来问我建议的朋友,即使不是临终状态的病人,我也会建议他去问一下熟悉的西医,后面的一系列检查和相随而来的治疗措施,以及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这两个问题一定要了解清楚,尤其是必要性。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脑出血,他可以救过来,而且,通过后期西医、中医的调理,能够恢复,那么这种抢救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已经到了临终关怀这个阶段,很多抢救是没有价值的,很多已经无法恢复的病人,依靠医院的呼吸机、吸痰器延迟一两个月的生命,甚至更久。这其实是在增加病人的痛苦,浪费钱财和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

进了ICU你还能做什么?

中医怎么看临终关怀呢?中医第一注重神,第二是气,就是能量,第三才是形体,当人的形体无法再恢复的时候,要保护人的神气不受过多的干扰。

什么是干扰呢?过多的探访、过于嘈杂、过冷或过热的环境,过多的移动,尤其是过多的侵入性检查、治疗。

人在临终状态的神气非常的弱,因此也非常的敏感,这就使得任何一些细微的影响都会造成病人极大的痛苦。

所以,只要病人能够自主饮食、喝水,不存在呛咳的情况,就不要做鼻饲,导尿管也是一样,这些都会对人体正常运作产生干扰,也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万不得已不要做。

如果要鼻饲,也要考虑病人的中焦脾胃是否能承受,这时候,温热的米汤、参汤比寒凉的营养液、果汁之类的要合适很多。

2003年,有一位江西的国家级名老中医,九十多岁,年老体弱,家人以为老人处在弥留之际,送进了ICU,住了两周,情况不好,后来用参汤、米汤混合,每天鼻饲三次,在中西医合力之下恢复了。

最有效的关怀,就是爱和陪伴

西方设有专门临终关怀的病房,它的环境跟普通病房不一样,更像家,而且鼓励病人放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小家具、台灯、照片,甚至模拟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和光线,家人也可以陪着他。国内目前这些部分还很缺失。

人都会有这个阶段,而最后这个阶段,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个月。这个过程,如果有亲友陪伴,喂水、按摩、说话、洗脸、揉揉身体,甚至给他念经、祈祷,这些部分才是临终关怀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充满关怀的交流,也是一个充分的、尽责尽孝的功课。有了这个过程,双方都会很圆满,很安心。最后病人走了,家属心里不会有太多的后悔和遗憾。

但是我们现代人有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一没有时间,二没有主见,也不敢担责任。我碰到好多人更愿意把病人留在医院里,他宁愿多花钱,能让自己安心一些。尤其是家里有好多兄弟姐妹,好多不同意见的时候,会产生自保心态,而忘了什么才是对病人更好的选择,最后由医生宣布“人没了”。这会是一个空洞,永远都在。

按照中医和道家的观点,西医认为的临床死亡还不是真正的死亡,呼吸心跳停止后,三魂七魄才会慢慢离开身体,这时候神很虚弱,飘忽不定,但什么都能感受到,所以在那个时候对身体的任何刺激,比如,进行擦身、换衣、防腐、冰冻……这时候的触觉和痛苦比平常要大很多,但这时候家属在精神上给予他的帮助,他也能感受到,这份感受也会比平常大很多。因为这个时候精神的连通性,比活着的人要灵敏很多倍。

如果病人有宗教信仰,在整个过程中,家属诚心为病人念诵经文,或静心打坐,目的是保持双方内心的安稳平静,就能形成很好的感应,这个部分对于临终病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临终阶段,房间不要放电视、收音机、电脑等等,而且如果能够安排单独的房间最好,然后只安排病人喜欢的人、安静的人探视,不想见的人就不要见了。不然对病人来说,就是伤害和干扰。

如何减轻亲人的痛苦?

对于一些重症病人,在疾病的后期,身体上会承受很多痛苦。除了西医的一些祛除疼痛的治疗之外,还可以用传统的一些方法,帮助缓解痛苦,让病人舒服地离开。

如果病人的神智还很清醒,艾灸就很合适。古代抢救,艾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对元气没有的人,艾灸是第一位的。可以给病人艾灸,也可以让健康的人把温暖的手放在病人的小腹上,这也是在补病人的元气。如果身体不舒服,就给他轻轻地揉一揉,这个过程,已经不只是一个触摸了,其实是心理上很大的支持和交流。《扁鹊心书》里面讲了很多,可以看一看。

人总是要走的,不管有病没病。到这个阶段如果病人愿意待在家里,有熟悉的亲友陪着他,喝点参汤、米汤,或者吃喝一点点他喜欢的东西,祥和而平静,没有人打扰他,这样是最自然的临终关怀。我们上几代的老人都还能享受到这些,最后时间到了就走了,整个过程都比较安心。

什么才是对病人最合适的?这些需要家人静下来体会、思考。这个阶段,金钱、技术和设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慌乱、打扰,多一些安心,多一些家人的陪伴最重要。

相关文章

  • 生命的最后一段路怎么走?

    关于临终关怀,首先是诊断已经明确,病人确定到了终末阶段,现有的医疗条件已经没有办法救治,因此,这里讨论的重点是,后...

  • 恋你如阳光

    你知道就算大雨颠倒整个城市,生命只剩下最后的一段路程,无论怎样的时刻,怎样的心情,我的怀抱都会给你留。 ...

  • 最小的“践行”

    从知道到做到,其实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条路该怎么走? 一个细小的行为,可能改变很多。再长的路只...

  • 2017-04-03晨读感悟

    4.3日晨读感悟 1.同样距离的一段路,如果是完全陌生的,我们走着走着,就会觉得这段路怎么如此漫长,怎么走似乎离目...

  • 致闺蜜

    你知道就算大雨颠倒整个城市,生命只剩下最后的一段路程,无论怎样的时刻,怎样的心情,我都会给你一个最温暖的怀抱。 我...

  • 碎碎念之年底结

    咳咳,“改邪归正”做个不浪费时间的好孩子,来个年度总结自我整理。清楚的回顾自己怎么走过今年这一段路,从毕业到...

  • 最后的生命

    读《老人与海》了解作者后有感 生命像雾雨拍打的蝶 枝头摇摇欲坠 犹及荒芜地上蒿草的种子 一场风暴过后 跌落了 满山...

  • 最后的生命

    且把明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不再匆忙,不再把玩电子产品,找个安静的地方,最好有那些许的阳光,能抬头看看那刺眼太...

  • 生命的最后

    这世界我来过 不求感天动地,留名青史 只愿无愧于心,做真正的自己 如果生命的尽头到了 只希望回首这一生无怨无悔 为...

  • 生命的最后

    关于生死这个议题,很少有太多的感触。 记得高中的时候,奶奶去世了,当时我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难过。虽然从我一出生奶奶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最后一段路怎么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tx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