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陆续有几位同学跟我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大家都还没有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我们这么早让大家读文献是否不太合理;以及现在大多数同学找资料的时候看英文也比较痛苦,能否先查中文资料来替代等。我和几位同学聊完之后自己也想了蛮久,最后决定把现在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写出来,也欢迎大家和我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
从实际研究中学习的重要性
先说几句不太相关的话。我和另几位生科院的同学因为对生物信息学感兴趣,学了一些编程知识,也都做过一些小项目的开发。有一次碰上一个和我同级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同学,正好就跟他聊了一下这方面的东西——他们学了两年的基础课,一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什么的学上来,而我连一本《计算机科学导论》都只啃了一半,可是聊到最后他说了一句“我觉得你们才是学计算机的”。为什么?因为即使他们已经学了两年,可如果现在让他们着手开发一个实际的项目,他们中大部分人依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即使他们已经学了许多基础知识,但离把实际开发一个项目的所需的所有知识学完还差得远,而已经学过了的知识,由于只是被灌输进脑子,一直没有被应用,也在一点一点被忘记。像我一开始盲目地啃《计算机科学导论》、一脸懵逼地死记下来的内容,现在也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但是有些知识,比如因为写并发遇到瓶颈而跑回去重新看的关于内存和CPU交互的机制,看的时候常常是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接着就在实际的编程中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最后结果就是这些知识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
当然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的学习差别相当大,在生科院要想做一个实际研究要比想写个小程序困难得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覆盖到的知识却同样有限。因此我们退而求其次,通过读别人的实际研究来达到相似的效果。为什么读别人的研究也能达到相似效果?因为作者在论文里介绍自己研究时的顺序大体上和研究实际进行的顺序类似,都是从一个(嗯……有时也会不止一个)问题开始,比如在Abstract里常见的but blabla... still remained unknown,然后利用相关的已知知识来寻找思路(在Introduction和Results中都有体现),接着通过做实验或是拿别人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或是开拓新的思路。这个过程中大家对科研是怎么做的、做出来的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成果能有个大概的感觉,而且会用到大量的基础知识和不那么基础的知识,其中大部分会是研究中常常会用到的,并且可以通过查维基百科等资料以及提问来获知,当然这样的学习不够系统,不能替代教科书和课程的学习,但这些分散的点也许能让大家到时候上课、读教科书的时候,能有更多的思考,并通过思考把树上、课堂上的知识点们串联起来,而不是一股脑背下来考试往上一填了事。
当然,上面谈的是理想情况,实际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不懂的基础知识实在太多让读文献过于痛苦,或是这边的工作和课内的学习都需要大量时间忙不过来等。而且我们现在的工作安排主要是因为组织活动的需要,而且我们也不是太了解大家的具体需要,所以大家感觉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帮助,一定要说出来,有些方面可能会通过其它项目组的活动为大家提供帮助,如果有需要我们项目组也可以弄些组培之类的。
关于查何种语言的资料
之前我提到大家查资料引资料的时候,最好都是去找英文的资料,因为网络上中文的资料还是比较匮乏的,而且也很难找到比较有权威性的出处(对某最大的中文百科表示一下鄙视)。基础概念一般汉语的资料也不会很不准确,顶多是一些细节会出现问题,不过因为慢慢地都是要过渡到看英文资料的,所以我们希望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有英文的就用英文的,当然这也不是硬性规定。
To be continued
最后强调一下,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说,因为我们是新成立的学社,很大程度上还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安排的进一步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