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教育
教育投资到底值不值?

教育投资到底值不值?

作者: G诺Mr徐 | 来源:发表于2017-10-24 13:48 被阅读0次
教育投资到底值不值?

最近新读的一本书《琐事之和》的学习心得,该书探究美国富裕阶层的开支在近些年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希望能在这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找到自己的些许方向。

自打人类出现,社会地位的象征就存在了。等到古罗马变得足够富庶,平民也得以装饰自己的家之时,精英阶层便开始用马赛克装点大宅,好让自己的家变得更气派。(近两年身边的朋友对小房换别墅的执着有些类似。)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劳动阶级的妇女为模仿社会顶层1%的人穿丝袜的习惯,开始穿精纺的长袜。到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托斯丹·凡勃伦痛斥同时代强盗大亨的“炫耀性有闲”——这些人有逃避劳动的能耐,借此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凡勃伦继而哀叹劳动阶级为了像富裕阶层那样获取各种奢侈品,也开始了“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至今仍然存在。不过就像古典时期普通民众一旦获得了效仿贵族的能力,贵族阶层就会改变自己的习惯,当全球化令中产阶级也买得起各种商品之时,现代的美国精英已不再热衷于纯粹积累物品。南加州大学教授伊丽莎白·科瑞德-哈尔基特在《琐事之和》一书中指出,这些人现已开始享用“炫耀性生产”的成果,例如公平贸易咖啡这种有社会价值的东西。(这里可能大家看不懂什么叫“炫耀性生产成果”和“有社会价值的东西”,简单理解就是一方面买了东西,一边还为贫苦阶层做了福利。)他们还很看重“非炫耀性消费”,例如教育等服务。(这里提到了教育消费,和咱们【诺享会】的家长们不谋而合哦,不过我又担心现在身边的这些换别墅的朋友们势必会减少对后代教育品质提升的投入,虽然有人回答肯定不会减少,但家里有百万存款或贷款对教育的选择肯定是会有天壤之别的)。作者进一步指出,这种消费转变远远谈不上让世界变得更平等,相反会更有效地巩固现代精英阶层的特权地位。(也就是说精英会更精英,贫苦还将是贫苦。换房者只看到了眼前的物质炫耀,也许有人会辩解说换大房子也是为了让后代具备成为精英或贵族的基础,却忘了教育程度才决定格局,财富顶多是造就一个富二代而已,缺乏良好精英教育的富二代很容易成为负二代的。)

    (也许有人还会说,是你换不起大房子吧?是你太没投资眼光吧?可是,物质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人类内心的弱点;而且物质追求落入的其实是工业化环境下消费的怪圈,关于这一点在另一篇读《教育漫话》心得的文章中有所提及。通过受教育、终身学习、精英追求可以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高度,不辜负短暂的一生,而这些方面的积累比起财产的继承对后代也会大有裨益。而关于投资一说,房地产专家的观点可能更有说服力,在此不加论述了。)

      (有人还会说,你所谓的精英教育、贵族意识离我们是不是太远了?从娃娃抓起之类的话我就不说了,我来举个身边朋友的对二胎的看法大家就会有所触动了。两口子生活在昆明、研究生学历、双方父母可以为他们单独买好地段的市区房子、一个是执业律师一个在国家公务部门,二胎政策推出的那一年他们生下头胎。但问他们要不要再生一个时,他们的回答不是城市生活压力大、没有老人帮忙、身体不允许的之类的原因,他们这些条件都具备,可还是顶住父母及身边人的压力选择不响应国家政策,他们说,养两个也能养,但肯定会降低对第一个品质。开始对他们的答案也不以为然,现在想想是当时没能领会啊。何为品质,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能养活是一种标准,丰衣足食也是标准,上公立学校接受基本医疗是标准,上私立、贵族学校住私立医院也是标准……在这两位新中产阶级心中也一定有自己的新标准。再联想到《教育漫话》中的观点,“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国家政策只是在培养会消费人们”。在西方国家,执政者利用的是人们对物质追求的培养这种习惯,不断地刺激工业化下的消费需求,而在中国,执政者还独占了世界上仅有的一个经济增长动力,那就是独生子女时代被长期压抑的生育需求,这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之一,居然也被计划了,而且这种计划影响了当今的三代人——曾经想多个孩子的爷爷奶奶们、曾经想多个同胞的爸爸妈妈以及因为年龄问题而无法实现生育梦想的大爹大妈们,这些人都成为了执政者实现人口红利的最强力的说客。只要有人,就有消费,只要有消费,就会推动工业的持续进步、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也才具备稳固的执政根基。但这些不是很好吗?人民安居乐业了呀?这其实也是被强大的愚民教育给炕了。设想一下,只有4亿人口的中国会是怎样一个国家,看病还要排队吗?上公立学校还要抽签摇号吗?再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原本在生育上就是自由的呢?虽然我们已渐渐远离了独生子女计划时代的苦楚,但也仍然在计划之中,这就如同给一个被限制了自由的饥饿者一份仅可果腹的粗粮,其实原本他就是可以自由享受大餐的,施舍却被认成了施恩。要知道生育自由就连原始人也是拥有的,何况文明社会。我不是说我们不可以为了长远发展而放弃人口调控,而是不应该用法律或政策去约束这样的自由,适度的政策的宣传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一些论述似乎和本文想要探讨的主题有些偏离,今天的主题是“非炫耀性消费”。本可以心灵鸡汤式地鼓励大家,别为秀图而去完成一趟拍个照片就赶路的走马观花旅游,也别为炫耀而在饥肠辘辘的午餐前非要发个也许大家并不喜欢看的美食照片的朋友圈,而应该在旅游时多去感受风景,朋友圈也应该多分享阅读、思考后的内容。但本文却关注了当今人们最大的两笔消费。换房子消费应该就属于炫耀式消费,计划式的生二胎的消费则属于特殊国情下的特殊消费。但是,两者都毋庸置疑地属于教育消费等非炫耀式消费的对立面。)

      (大房子、儿满堂都是正常人的正常需求,我也并非不正常地反对,只是希望我们来反省一下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教育投入,更确切地说是在唤醒我们在物质及其他消费欲望面前就轻易动摇的曾经望子成龙的初心。也许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就只能在小房子里培养一个优秀的下一代,希望我们能跳出固有意识把优秀定位到精英的级别,那么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去选择适合的消费层次,去回避无休无止的物质累积,度过内心平静的一生,完成作为人、作为人母人父的人生使命。房子应该大到多少平米,二孩是否应该今年就生,都应该取决于每个家庭的经营能力,而不是去满足一己私欲、旁人羡慕以及国家的政策号召。我想这才是脱离固有阶级的正道。)

                                ——2017年10月于昆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投资到底值不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wt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