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世纪掌控缅甸小勐拉金三角的毒品之王

上世纪掌控缅甸小勐拉金三角的毒品之王

作者: 南通小周 | 来源:发表于2018-10-11 18:41 被阅读0次

他是上世纪世界最大的毒枭,一生以制毒、贩毒为生,但却从不让身边人吸毒;他曾经被美国人称为“全世界最可怕的敌人”,美国人恨之入骨;他喋血金三角,算不上什么好人,但却从未向中国卖出一点毒品;他就是上世纪金三角毒品之王——坤沙。

坤沙算不上是一个好人,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具有一个枭雄应该具有的一切品质。他勇敢无畏,他足智多谋,他善于调动人的感情。1933年,坤沙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从他出生之时起,就注定这片土地会应为他而变得不一样。从幼年起,因为仇家的追杀,坤沙就以此名为化名,在外流浪。其实他的本名叫做张奇夫。1949年,经历了失败的第8军和第26军残部逃到缅甸金三角,以种鸦片为生。此时的坤沙看到了机会,他从泰国潜回了金三角,并且娶了一位首领的女儿。而颇有能力的他很快就成为了岳父的左膀右臂,并且有了自己的势力。在60年代以前,从“金三角”走私出去的,大多数是未经提炼的生鸦片。此后,走私出去的主要是海洛因,因为从鸦片中提炼出的海洛因等毒品(大约每10吨鸦片可提炼1吨海洛因)既可吸食,又可作针剂注射,在西方国家十分畅销;而且价格昂贵,体积轻微,便于携带,适于走私。每年由“金三角”生产出来的毒品中,有50—60吨海洛因,全部走私到东南亚和美国等各地。为了把毒品运出,贩毒分子找了许多巧妙办法,如藏在豆芽清洗机里、塞在瓷塑像里、密封在镀锡铁皮罐里,上面还贴有荔枝罐头的标签,或者把毒品缝在出口的金鱼肚子里,还有的把毒品装进避孕套,然后咽到肚子里,再飞往西方国家。

1961年,坤沙回到家乡,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从此,坤沙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最让美国和缅甸政府头疼的名字。1967年,坤沙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击败了金三角另一个毒枭罗星汉,从此他掌控了金三角七成以上的毒品交易,并且自封为“毒品大王”。坤沙最为得势的时候几乎包揽了整个金三角的毒品供给和运输。据美国人称,美国8成以上的毒品就出自坤沙之手。所以美国人对他是恨之入骨,曾经将他称为“全世界最可怕的敌人”,并且出资200万美金买他的项上人头。

1961年,坤沙回到家乡,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从此,坤沙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最让美国和缅甸政府头疼的名字。1967年,坤沙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击败了金三角另一个毒枭罗星汉,从此他掌控了金三角七成以上的毒品交易,并且自封为“毒品大王”。

坤沙最为得势的时候几乎包揽了整个金三角的毒品供给和运输。据美国人称,美国8成以上的毒品就出自坤沙之手。所以美国人对他是恨之入骨,曾经将他称为“全世界最可怕的敌人”,并且出资200万美金买他的项上人头。

万欣德在一个山谷中,长3公里、宽1.5公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水源丰富,森林密布,距缅甸仅8公里。这里有273户人家,1600多人,内有坤沙集团成员及其家属。镇里有200多幢房屋,都是盖有石棉瓦屋顶、钢筋水泥柱和砖墙的平房。屋里都有电灯、液化石油气、自来水,有的还有电视机,其他摆设也颇为现代化。坤沙仅在该镇就有4幢住宅,其参谋长张苏泉则住在一所庭院式别墅中。此外,镇中有集市、医院、学校、群众集会的广场兼足球尝水库和寺庙,甚至还有一座发电厂。在镇里和周围有武器库、军事训练场和海洛因提炼厂。在镇北部制高点,坤沙建有一座可住1000人的军营,以保护泰北山区的毒品生产和贩运。在万欣德镇四周的泰国境内,坤沙另建有4座武装兵营:一个驻在清莱府夜庄县帕山区潘河村,有三四百人;一个驻在清莱府夜庄县马开区的木色贾哈瓦,约有二三百人;一个驻在夜丰颂府夜丰颂县苏麦苏村,约有三四百人;一个驻在夜丰府夜丰颂县干河地区,不到一百人。而在缅甸境内,“坤沙”集团的主要据点则在掸邦芒县,与泰国夜丰颂县的帕空河村隔国界相望。该武装贩毒集团的后勤供给,包括照管大小头目们的孩子和坤沙本人财产,均由坤沙的一个内弟统管。坤沙属下的各级头目大多数是其童年时代的朋友,他的一个叔叔坤盛也是其中一名负责作战的指挥官。

 坤沙的海洛因、吗啡提炼厂,大都设在其控制区内的深山密林中,厂区警卫森严,外人无法接近。有的提炼厂则较简陋,设于茅草屋中,可以随时搬迁。坤沙的“事业”极盛之时,仅海洛因提炼厂便有15个。下面是一位记者亲临“金三角”看到的鸦片、吗啡、海洛因提炼过程:四间草屋里有一间正冒着烟;里头有人正忙着:3个中年男人正在用大铁锅煮着东西——生鸦片。一大堆生鸦片像排球一样大,用塑料袋裹着,堆在屋子一边,估计约有五六百公斤。一个满头大汗的人正把生鸦片放入铁桶中,桶里已放了1/4的水。放入的生鸦片约为水的两倍,也就是说鸦片与水之比例为二比一。放好后,一个人忙着把铁桶放入一个正在烧煮着热水的大铁锅中,利用锅中的热水,把铁桶里的水加热。水温一直保持在80摄氏度左右,因为水温若超过85度,吗啡的品质就会变得低劣无比。一个男人不断地用一根木棒将铁桶里的生鸦片搅动,生鸦片逐渐溶于水中,另一个人则不断注意锅里的温度计以及锅下的柴火。 生鸦片完全溶化后,第三个男人倒了一大瓢的生石灰(即氢氧化钙)入铁桶里,拿木棒的人则不停地搅拌着,这时生石灰把鸦片液分解成吗啡和少许可卡因。这时,鸦片液呈乳浊色。于是木棒不再搅动,鸦片液里的其他生物碱、硫酸钙、及不溶解的胶质物都沉淀到桶底,鸦片液变成淡茶色了。第一个人提起铁桶,把鸦片液从一块绷着布的木框上倒入另一桶里,鸦片液经过这些紧绷的布滤过,把沉淀物过滤掉。滤好的鸦片液又重新如第一次一样在稍加热,第三个人放入两大瓢的氯化铵并加以搅拌。氯化铵使吗啡结晶而沉淀,再经过布的过滤,吗啡就自溶液中分离出来,这些灰黄色的结晶物就是吗啡了其实曾经美国人差一点就成功了。

1969年,缅甸政府设计欺骗坤沙,并且成功的将他逮捕。虽然后来宣判他为死刑,但后来害怕他手下报复,一直没有执行,最后还是被迫将他释放。坤沙一生,做的坏事不少,杀的人也不少。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用手中的毒品坑害过中国人。一直到他死,都没有向中国出售过任何毒品。究其原因,可能是坤沙本人有着很深的中国情怀。据他自己说,他本身就具有一半的中国人血统。

1996年,坤沙向缅甸政府投降,后来一直居住在仰光,并于2007年去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世纪掌控缅甸小勐拉金三角的毒品之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ci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