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所认识的世界里。人的成长自然是跟不上外界飞速变化的节奏,试图拽住电线杆休息片刻,可终究还是被时间的巨轮裹挟着跑。回头看,轻轻的年纪真的配不上这深沉的忧虑。
在熟悉的异乡里流浪,走着走着失落像洪水般涌来,想着想着焦虑像深夜里的敲门声不停的撞击心房。到底这是怎么了?不经过我的同意,冬天就大张旗鼓,洋洋洒洒的赶来,那飘着的雪花是来安抚焦躁不安的么?只是静静的看着满天的雪花掩埋着落叶。寒冷的北方,要是十一月的暖气不来,就像被煽了马儿勃不起来。依靠着暖气片哗哗的热水送来的温暖,躲在家里久了也就不愿出来,外面的街道自然是清静的,只有那车儿匆匆。有点喜欢这夜里的寒冷,让人清醒给人斗志,也只有在清晨奔跑,夜里游走才能感受这份寒冷的提神。
一辈子,长还是短?每每低头做事,时间流逝而不觉。可抬头比比,看看自己现在的样子,有点怅然若失。没有找到意义的生活愣是将忙忙碌碌变成了庸庸碌碌。杂七杂八的声音时不时左右着本不牢靠的心绪。追寻内心的声音?连沿袭了几百万年进化的内心,可能都跟不上这几百年时代发展的节奏。明明知道频繁的掏手机刷屏会让人生腻,但还是来自习惯性点开手机屏幕,哪怕什么事都没有。哪还有内心安放的地方?一辈子要是在痛苦挣扎郁闷烦躁纠结中度过,自然是会很漫长。
如果世界到此为止,指针停止转动,上帝让你此刻必须交卷了,不管过去有没有做错,现在还有哪些是没有完成的?或者说再给你三天你最想完成的是什么?似乎有很多却又不知道是什么。人很多次习惯性的出发可能都是来自顺从的社会本能,要是你问蜈蚣,每次开始走路之前,先迈哪条腿,他也会疯掉的。人似乎天生就学会了心安理得,得过且过的样子,什么才有意义呢?难道生活真的就在别处?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打动我的不是约翰-邓恩的诗句“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陡然发现,我能力有限,真的拯救不了这个世界,甚至顾不上为别人哀伤。如果说我是一片孤岛,可我却找不到孤岛所在的位置。海明威描述的三天三夜的故事里,刚刚相爱的罗伯特和玛丽亚,那种绽放的爱情来不及细细地品尝就被战争所泯灭,活着的玛丽亚比死去的罗伯特还要痛苦,他们的意义又在哪里呢?难道是英国志愿者为了西班牙解放事业的崇高和伟大,不是的,所谓的伟大所营造的狂热终究会褪去他的温度。他们想的不过是想和对方多待一会。
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筹备了四年,可真正要写开头却不知道怎么下笔了。总觉这么牛逼而又伟大的著作,怎么都得找一个了不起的开头,可苦苦思索找不到答案,最后如此开头:“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再高的起意终究回归到了平常,娓娓道来。
我们一直以为苦苦追寻的意义必须在那高大上的光环里,可光环终究是瞬时的短暂。意义在前进的生活平常里,在挑水砍柴的日常琐事里。这颗平常心是难得的,何为高,又何为低?这并不取决于你所在的位置,而取决你的参考。人终究还是得回到自己本身,也只有跟昨日的自己比出高低才有意义,只有回到生活本身,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一步一步往前走才能找到活着的真意。苦苦的思索最终会让人释然,可终究不抵默默的行动来得踏实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