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学会接受分离,是避免多种家庭问题的前提
爱和分离是我们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
第一个要点: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第一场分离:婴儿与母亲子宫的分离,婴儿通过大声啼哭告诉我们,分离是如此之痛,却又必须接受,因为只有接受,才能迎来新生。
第二场分离:婴儿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妈妈是两个人,一步一步通过接受分离走向独立。
第三次分离:我们需要学会再没有亲人的陪伴下,去适应这个世界,每一次分离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拒绝分离,就是拒绝成长。
成熟的分离模式是心中既充满了爱,但同时也喜欢独立。你既享受与爱人粘在一起,又喜欢自己精神上的独立,从而实现爱与自由的平衡。既爱家,又爱独立。
第二个要点: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作为父母,不应该去决定孩子的命运,也不要去控制孩子的选择,父母应该做的,一是提供足够的爱,二是给予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
你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但千万不要去控制孩子,别把自己的梦想套在孩子身上,还是不是你的作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孩子才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基础,懂得爱人,也懂得爱自己,能够正确面对生命中的顺境和逆境,接受人世间的相聚和别离。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每个孩子天生都带有一个精神胚胎,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需求,可以引导孩子,但不要去控制孩子,不要做孩子的决定者,才能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第三个要点:不能正确对爱分离会引发多种问题
第一个危害:让孩子无法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恋母或恋父,甚至同性恋)
第二个危害:摧毁孩子对自我的感受,结果是令孩子迷失自我。溺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自恋的表现。
孩子不能接受分离,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极大的关系,不要让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不要过分依恋孩子,不要阻碍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机会,不要用溺爱害了孩子,否则,你的家庭会出现各种麻烦和问题,包括孩子恋母恋父、同性恋倾向、人际交往能力受阻,甚至患上各种神经官能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