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在这个年代成家立业,就注定了你要和高房价死磕。房奴们无奈调侃:房地产就是如一个无肩带的胸罩,一半人在疑惑:是什么支撑了它不会掉下来?另一半人则在盼着它掉下来,以抓住机会。但是政府就是这个女人,永不可能让它掉下来。就算快掉下来了,提一提还是又上去了。
高房价困绕着我们每位普通老百姓的神经,不管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这都不是吃着地沟油的命,操那中南海的心。如果中国房地产的资本直接归零,相信大部分中产阶级都会相继破产。我认为2017年最有内涵的段子还是这个,当然是关于房地产的——“可以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三道难题”。
1、为何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值钱?
2、近半上市公司利润不够买京沪深一套豪宅。可卖掉1%的股份就可以买好几套。试论证楼市股市哪个泡沫大?
3、人民日报撰文: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无家可归。网友评论:失去房产,奋斗再多我们也无家可归。
请论证以上哪个观点更正确?
这是中国房地产与中国经济的悖论。未来5年,房地产依然是本届政府如梗在喉的痛点,政策对它轻不得、重不得,因为它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根命脉。就如我上面所说,你要是要了房地产的命,房地产就要了你中国经济的命!
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还是不健康的中国经济推动了房地产的畸形发展?这是个经济学难题,我没有这个理论素养,也不敢妄加评论。如果感兴趣,你大可去找那些房地产大V们侃去,反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纵然你分析的“我”风雨飘摇,高房价我还就是在那里,不离不弃。
说到高房价,受喷最多的还是制定政策的高层们,但高层们还是很冤枉啊!你们真看不到我们制定政策时的决心吗?从2002年开始,“国八条”、“新国八条”、“国六条”、“十五条”,哪一条不严厉,哪一条不是对上一条的查缺补漏。既然责任不在高层,我们就要吐嘈基层在与高层的博弈!但我们也不能轻易把地方政府批的体无完肤啊。地方政府是从房地产得了不少好处,这能怪谁,难道和高层无关吗?地方财政独立,政绩还要突出,中央的任务无休无止,哪一个不用到金钱这个硬通货?诸如扶贫任务要完成,城镇化建设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要完成,社会保障任务要完成。最重要的是发展任务必须完成,既然发展就要有财政收入增长吧?不然你如何证明你发展了!巧媳妇难为无为之炊,你要地方政府咋整?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们可以吐嘈,但我们真到了人家那个位置,未必比人家做的更好。
再说了,我们也不能以既定事实,就去推敲当时的动因,没有哪届地方政府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摆明了要和老百姓过不去。目前为止,我还真没看出来哪个地级市的政府就是对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不理不睬、逆向而动、率性而为的。当时,房地产那个风口就在那里,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要是抓不住这个机遇,你是不是又会吐嘈说真是一只笨猪在决策。毕竟,放眼市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是习总书记告诉我们的大局能力。
自我认知偏差是人性的底层密码,我们就是要高估自己一些,低估别人一点,这个不是谁都能改变了的,当然我也一样,比你们高尚不到哪里。听我这么一说,读者马上就要吐嘈,你这不是和稀泥吗?既然谁都没错,难道是受害者我错了吗?
还真是这个理。世界如此喧嚣,需要你沉心静气思考。受害者本身没错,是中国人的普遍人性错了,这个普遍里肯定包括那个受害者你。
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在欲望面前所有人都一无所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人不缺眼光,不缺智慧,更不缺胆略。要不,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大刀阔斧地改变了世界。相较其它品质,中国人更务实。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美苏争霸,我韬光养晦,埋头发展;第二个十年,美国跑马圈地,蚕食前苏联地盘,我韬光养晦,埋头发展;改革开放第三个十年,美国四处发力做世界警察,我韬光养晦,埋头发展。现在改革开放进入第四个十年,我不韬光养晦了,但我还埋头发展……
这时,美国才发现了这个韬光养晦的小弟原来是最不听话的,我得重返亚太平衡他。但此时的小弟已不是彼时的小弟了,这个埋头发展的小弟忽悠了山姆大叔,不仅发展经济,而且坚船利炮也捎带整出了不少,还向大哥喊话:“太平洋这么大,完全能容下我们俩”。问题是大哥很不爽,本来是我一家独大,为何要容你平分秋色。主要是你不仅要大哥在太平洋容你,而且一窝蜂地推出了什么亚投行、什么人民币互换,什么一带一路一簇让大哥头疼的概念来抢大哥的饭碗。这哪是和平共处的味道,摆明了要和大哥过不去,还一个劲地谴责大哥没有涵养,缺少风度。这是那家子道理,你要给大哥的立家之本釜底抽薪,还要让大哥保持淡定。
这就是中国人的性格。当然,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务实,韬光养晦无可厚非。完全体现出是高层领导人的战略智慧与运筹帷幄的治国决心。 韬光养晦是深谋远虑,敢于亮剑是国之霸气。对付敌人,就是要秋风扫落叶般残酷。
但这只是对付敌人的,可悲的是我们国人把这种战略推广到了自己的社会。中国人富的太快,但文化跟进太迟。 国人爱国,更爱家。中华文化所有仁、义、礼、智、信只是框架于自己人脉体系内,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
缺少道德约束的务实,造就了中国人的贪婪本性。不想奉献,只想索取。不愿努力,乐于赌博,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崇尚一夜暴富。多少年我们向西方学习,把我们老祖宗的好东西丢地一干二净。在追逐物质利益面前,只是学来了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而忽视人的尊严。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
戾气面前,中国人变的自私、冷酷,所有制度无法遵守,所有诚信无法普及。而且在一些无良媒体的吹捧下。暴富的机遇成为全社会追求的偶像。股票神化、煤矿神化、房地产神化,互联网神化。人们不再相信脚踏实地,一味迷信来自风口的财富,于是我们全部变成了那头去寻找风口的猪。所以中国很快吹起一串串泡沫,股市泡沫,期货泡沫,房地产泡沫。甚至是高息掠本的传销,也在失去理性的欲望面前大行其道。
站在风口上的我们,早忘记了美国大哥对我们的忌惮,不是因为我们资本的泡沫,而是更怕我们的人口、资源、实体经济与全世界最全的工业体系,这才是一个国家昂首挺胸,敢于说不的军事实力。所以高层为何对房地产调控下了那么大的决心。中国绝不能再让房地产从实体经济中吸血,美国老大哥的咄咄逼人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国民不务正业的自废武功。
所以,中国高房价和任何决策者无关,只要我们审视内心就会发现,高房价只是我们国民集体无理智、无休止地在财富欲望上投入大量资金对房地产的追捧。
回到我今天的正题,为何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值钱?
为何学区房值钱?相比前二十年,我们的理念已不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了,相反,深感知识恐惧的这一代,已把教育重要性深刻到意识形态里,过度的重视甚至是超过了现实需求。教育本身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提升能力,一个是赢得社会竞争。如何提升能力,在现有教育体制下还没有找到可行、可控的办法。但如何赢得竞争,此体制却把这一要素发挥的淋漓尽致。教育没有变成提升人的工具,而是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竞争的军备竞赛。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布,给高房价创造了巨大的需求,问题就出在这儿。学区房处于房地产价值链的高端,它同时具备了刚性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三大要件,是追捧资金的最佳吸金窗口 。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市场从来不会给任何强大的需求留下遗憾的缺口。
为何学历不值钱?我始终认为,改革开放我们丢失了传统文化,但是功利变的过了头。我们只要看到一个土豪,就发现他能用各种证书、学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只要看到一个暴发户,随便抽出名片都是某个专家头衔。中国人喜欢形式主义,以为发扬文化就是上硬件,比如搞几个艺术节,修几座古庙,找几个和尚念念经,就以为自己文化了。传统文化和底蕴是一种气质,不是画个浓妆,描个临摹就学得会的。更可悲的是,我们不怕赝品充斥市场,主要可怕的是所有赝品都盖上真品的证章。而且打着这些学历的中国的企业家们,一有钱就忘本,就嚣张,要写书,要设论坛,要开名车,住豪宅,包二奶,骂警察,就是没想过回馈社会。学历不代表文化,这才是它不值钱的本质所在。
为何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值钱?看似两个范畴的问题,其实都是国人贪婪地欲望、不遵守制度和没有道德底线的本质所致。
中国教育,是除房地产外又一玩痼。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的大问题:第一个是不公平,第二个是毁掉了一代人的创造性兴趣和求学的热情。
我们只是想让孩子接受教育,却从没想过教育孩子首先最需要教育的是自已。自已不学习却让孩子去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不等于物质条件,不等于学校,更不等于最贵的学区房。孩子成长不是你告诉他要成长他就会成长。他的成长需要你用心去呵护,用你的爱去陪伴,用你的榜样去影响。记住,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老师,把自己修好,孩子就没问题了。否则,你就是给孩子花再多的钱,只是买一个心安理得,是对自已没有尽到培养与教育责任的一个华丽掩饰。
学历和技能是衡量一个人的硬件标准,但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他的软件,也就是品格,品格由先天的性格和后天的素质组成。比如“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这些东西书本告诉不了我们,必须来自于孩子们成长中的实践。
美国有一个学者,做了一个研究,他把人类历史上所有奇才异能之士按照时间和空间进行了一个分类。
看世界历史上哪个城市出现的人才最高,最后发现三个城市,一个是公元前的雅典,一个是十六世纪的伦敦,还有一个呢?是十五世纪的费罗伦萨,准确地说1440-1490年这50年的佛罗伦萨,什么达芬奇啊,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些巨匠部出现在这个城市。要知道1440-1490年的佛罗伦萨是没有学校的,所有这些人全部出身于哪些作坊里,他们学艺,成长都是小作坊里跟师傅的传帮带,这种口传心授得到的学习知识方法,已经是学校教育建成之后被人们遗忘的珍贵无比的学习方法。实践知识,真不是现在的学校的知识体系能告诉我们的。
记的我在大学时有一门牧机课,那些机械图原理就是我毕业时也真的没有搞清楚。但是大学毕业后去了父亲承包的那个农场帮了半年忙,就是看着和父亲一起学习修理,现在我还能对那些柴油机啊!农机啊等等故障熟练地排除,基本秒杀了我大学的理论知识。
有一个关于金庸的故事,金庸是谁应该不用给大家介绍。《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
金庸小时候,家里住在海宁县的袁花镇上,没有学区房。现在的家长不可能看上,他读的小学,是袁花镇小学。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中心小。金庸读中学,一波三折,又遇到抗战爆发,读一阵就换一个地方,好像打游击。
他先读的联合中学,是七所流亡的学校合并成的,金庸又闲不住写东西讽刺训导主任。结果被开除转到了衢州中学。没学几年,日军打下了金华,逼近衢州,学校只得停课,给大家发流亡学生证明。17岁的金庸就怀揣着这样一份流亡学生证,背着衣服、干粮和随身的书籍,到重庆继续求学。
用今天的话说,金庸,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小金庸家虽然没有学区房,但是有三间书房!诸如《荒江女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明史》《水浒》……这些书,小金庸早早地就撸完了。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光绪丙戌年的进士,做过丹阳知县,后来不当官了,回家编书。他编了一部“海宁查氏诗钞”,规模很大,有好几百卷之多,但是雕版还没完工就去世了,书也没印出来。这些雕版放了两间屋子,后来都成了小金庸的玩具。
金庸家里的男性长辈喜欢读书,女性长辈也一样。
他的母亲徐禄,也就是徐志摩的姑姑,后来《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的母亲徐潮生的原型。她读过私塾,喜欢诗文,平时手不释卷。徐禄的书法也好,会写一笔漂亮的小楷。
金庸回忆说,小时候母亲和姊妹、姑嫂们喜欢读《红楼梦》,大家经常比赛背诵《红楼梦》的回目词,赢了的就得一粒糖。
金庸从小到大,一路学霸。
后来《大公报》在全国招两个译电员,三千多人报名,录取比例1500:1。23岁的金庸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被录取,不久被报社派去香港。
后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学区房,其实不贵,别人也抢不了的。那就是你自己的书房。
房地产,中国教育,是中国目前的死结。中国人聪明,我已看见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呼唤传统文化回归,但我们得给他时间。一百多年前,英国伦敦的马路上全部是马粪,市民对当局者的恼火程度不亚于我们今天对高房价的诟病,执政者多次召集专家们讨论马粪危机,但除了证实马给现代城市带来无数的马粪以外,并没有得出结论。但过去了一百多年,回首往事,这些都成为了过往烟云,蒸汽机不仅让马粪消失了,同时也让马车也消失了。所以发展中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交给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