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内容都和影视剧有关,今天我拿出了霍纳迪的《如何聊电影》随手翻翻,只看了前两章《剧本》、《表演》。
这是一本有关电影评价的科普书籍,在每一个章节中,作者列举很多电影实例,优点就是不单单是在枯燥的学理论知识,还能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系统思考一下曾经看过的佳片。
原来叙事结构、叙事主题、角色塑造上都有偷懒的余地。例如,采用易复制、系统化的三幕式结构,动作片每十分钟来一次爆炸,喜剧片每十分钟来一个荤段子;赋予角色更加戏剧化的经历逼着观众产生共鸣,增加可信度,比如身为警察的父亲去营救自己被绑架的女儿。所以说相比之下,《低俗小说》的多线叙事,《罗生门》的反向叙事,它们结构紧密、步步为营,这样另辟蹊径的电影创作才显得格外珍贵。
很多烂片都低估了观众们的智商,以为直白的令人尴尬的对白才能让我们理解故事背景和整体基调,缺少了引发思考的意蕴。我想起了《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个基调压抑、节奏缓慢的电影,我居然观影时没有睡着,导演就像折纸一样一点点展开故事,我们也一点点了解男主角当年的悲惨经历。最后,听到男主角艰难地挤出那句“There is noting there ”,真的很扎心。
但是目前我依旧不理解《低俗小说》里设置很多话痨桥段的目的为何。电影美学、电影艺术包含的内容太多,今天就看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