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直白言之,没有输入的汗牛充栋怎有输出的游刃有余?我的写作痛处一在读书不多,二在思考不力,三在动笔不勤。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作文总在及格边缘,从未得过高分,所以一直仰视语文佼佼者特别是作文高手。他们的作文信手拈来就是高分,词句优美引经据典还有生动贴切的修辞。而我不会谋篇布局,语言没有功底根基,观点也平淡无奇。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小学初中条件太差没书可读,高中整天应付书本和试卷已力不从心,课外书没时间品尝,也不敢像同学一样课上偷偷读武侠,不敢拿前程开玩笑,家里都指望着我出人头地呢。
用尽九牛二虎之力考进了高等学府,思想仍囿于传统应试的套路,多埋头于专业书籍和课本,课外书偶尔问津,读过一些小说如《围城》、《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阅读时多被故事情节牵引,缺少深度思考,也很少写读后感。如果说大学阶段写作水平略有提高,恐怕也得益于写日记的习惯和朋友间的书信。那时没有手机,鸿雁传书成了唯一交流的方式。日记和信件虽多,但没有见证写作的力量。
本科毕业感觉找工作没有底气,于是扎进书堆一心考研。上苍保佑过了录取线读上了研。读研期间写作必不可少,课程论文就是其中一部分。还记得2004年非典以前,为了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只身一人去了北京,住在朋友家,每天公交往返北京图书馆,心无旁骛查阅文献(突然想去北京温习旧时足迹)。由于机缘得巧用上了当时新兴出头的认知语法,论文得到好评,获得优秀,这大概是学生生涯中比较光辉的一页了。
踏入工作岗位以后,生活不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孩子和工作都是生活的重心,写过一些育儿经历和工作经验,多随性而为,含金量不高。直到前几年,突然打算把写作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于是一有感觉就写,记录了徒步的点滴。慢慢也写一些读后感和游记,在文字里留下了江南足迹、黄山日出、北海涛声,现在回忆起来心里仍觉甜滋滋。
现在笔是动起来了,但读的东西少了,思考没有深度,写的东西总觉得缺点火候。我读书不喜囫囵吞枣总是从头读到尾一字不落,读完又没有抓住重点,没有梳理思路,不会移花接木,做不到妙笔生花。既然实力欠缺,那就从别处取点经吧。为了我手写我心,我愿开启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