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中华文学
向死而生,从结束学着开始。

向死而生,从结束学着开始。

作者: 李宽奇 | 来源:发表于2021-06-12 21:04 被阅读0次

梁实秋在晚年感叹:“人一出生,死期已定,这是怎样的悲伤,我问天,天不语。”

在我们的文化中,太避讳谈死亡了,我们喜欢讨口彩,喜欢喜庆,就连死亡这个词,在生活中都是避讳使用的,这也是民族文化的可爱之处吧。

但若是多一些对死亡的思考,其实能帮助我们想明白很多事情,多想点,有些心态就不慌不忙了,人也不会浑浑噩噩,你能知道哪个年龄该去体会些什么。

你能知道,人一晃几十年,总该干点什么出来。让你在转瞬即逝中留下一抹印记。

但是想多了,又觉得很多事情迫在眉睫了,再不去做,这些事可能和你就没有联系了。再好,都是别人的。

生命是必然走向死亡。

生命的延续有两种方式,一是繁衍后代,二是追求永生。

永生是刻在人类所有文明甚至所有个体基因中的最高追求。但是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夙愿。它的存在,好像只是为了印证我们无法做到。

这不是一个幼稚的话题,古今以来的人,但凡有了些权势,就开始追求生命不息。从古代的炼丹求药,以至今天世界上的顶尖富豪们,任然还在花大价钱研究基因密码。

他们每年花大量的钱投资各类医疗公司,比如美国的人类长寿公司,圣杯公司等。以及基因编码,脑机接口,端粒体等前沿项目研究。

谷歌创始人的拉里佩奇,每天吃大量的维生素,因为他认为这个能让他坚持活到“人类数字化永生”

也就是说,长生不死这个梦,人类还在认真的做,并且会一直做下去。

但话说回来,至今为止,人类越努力,越发现这个目标的遥远。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且短暂的。甚至短暂到学不会珍惜今天。

二、学着从结局往前思考。

死亡的话题,显得太过悲观。但悲观是无意义的。如此重要的现象,总得教会点我们什么。

恍惚记得小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感叹,大概是说小孩子最奢侈的事就是有巨量的时间,人若从生命的最后一刻往前活,就知道年轻时的每一天都万分珍贵。

从死亡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从结束理解开始,从完结思考过程,学会“向死而生”。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会有不同的精彩。

但是有些节点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是必然事件。

比如上学,比如考大学,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然后毕业就业,结婚生子,有自己的家庭,事业的成熟,足够的经济能力,对父母的孝顺,对妻儿的照顾等等。

这些是在整个人生中的重要节点。有多少人会客观的去做好面对的准备,这些就是能理解向死而生这个哲理的人。

知道自己要考好大学,就在读书时候努力,知道自己需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就提前铺垫事业。

这是一种对结果客观思考的能力,这既是道理上说着简单的因果,又是生活中难见到的方式。

大多数的人,在二十多岁时明白了要好好读书,三十多岁时出学校后要有好的工作态度,四十多岁才有能力照顾家庭,五十多岁才知道得孝敬父母。

三十多岁,才勉强能解决二十多岁该解决的问题,是不会思考结果的人。

所有的过程都开始在结果之后,是注定了悲哀的。

愿事事水到渠成,在离开之时无悔无惧。

向死而生,万事心中有数,手中有备,眼中无悔。

李宽奇

2021年6月12日

相关文章

  • 向死而生,从结束学着开始。

    梁实秋在晚年感叹:“人一出生,死期已定,这是怎样的悲伤,我问天,天不语。” 在我们的文化中,太避讳谈死亡了,我们喜...

  • 向死而生,向死而生

    九月忧伤,十月耻辱。 那天,莞尔把自己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十八层。顿时各种牛头马面的小鬼扑身而来热情相拥。莞尔虽觉已经...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好像起了个很惨烈的标题, 但实际上只是几件身边发生的事,而且重点是生。 一 前天晚上和小熊聊天, 他抽着烟——我看...

  • 有了目标,就要行动,成就更好的自己

    日更第三天 心情随笔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想死其实也是人类的本能 。从初降临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已经证明...

  • 每日一句0508

    向死而生,路在脚下,你在路上。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结束。

  • 生死

    生而为死,向死而生。

  • 人从出生后,就开始向死而生。

    某天下午跟朋友讨论“人为了什么而活?”“为了死而活”。“啊……”留下一脸惊愕的我。朋友娓娓道来,人从出生后,便注定...

  • 2018-08-23

    向死而生

  • 2018-06-23

    向死而生!

  • 2018-11-07

    向死而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死而生,从结束学着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jq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