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问我转基因的事情, 现在“转基因”是一个敏感热门词,有反转的,也有挺转的和中立的。
彼此争得不可开交,大概的人群有三类:一类是跟利益密切相关的;一类是理性的,跟他的教育背景和世界观相关;一类是盲目的,什么都不知道,很容易受到舆论的引导而盲从。
大多是基于当下的一种利益之争或者是在当前人类认识的局限之内。
有的说转基因可能会致病致癌,会影响生育,破坏生态平衡;有的说没有足够的科学事实认为转基因有害,加上培育抗病抗害等特殊营养品种,提高产量,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等这样的论点,如果再加入复杂的利益体系,是非争辩便容易成为口舌之快了。
我不太喜欢争论,但我的立场是反对转基因的,也是支持崔永元的。
2
首先转基因的一个问题是突破了自然界物种的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是区分物种的一个重要界定。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物种之间是不能繁育后代或者是后代不能再繁育的。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马和驴生育的骡子虽然具有父本母本的优良特性,但是却不能再繁育后代。
转基因冲破了这种生殖隔离,把其他物种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工转入,虽然可能使一个物种有了原来不具备的功能,但这个风险也是不可评估的。
再者,转基因相当于给细胞核内的DNA动手术,把基因从一个宿主切下来拼接到另一个宿主中,这个技术可不是说说这么简单。
大家都知道DNA是遗传物质,是每一个物种特别保护的物质。你缺一只手都可能没有DNA上的一个基因片段缺一个碱基带来的后果严重。
这个DNA手术所需要的限制性剪切酶(剪刀),连接酶(粘合剂),细菌载体(基因快递员),质粒载体(快递员背的那个包)等等这些东东和技术在目前的研究并非确定和完善。
人类只是完成了几个基因组的测序(未必100%准确),但基因功能的解读,酶的特异性,载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只是在摸索中。
比如说转基因需要能够侵入植物细胞的防御,完成基因传递,一般所用到的细菌载体是根癌农杆菌。这种细菌就是导致大树长瘤子的那种菌。生物学家去掉了它里面引起肿瘤的致病基因,换上了其他物种的基因,通过这个“诡计”让不知情的根癌农杆菌帮忙把目标基因传递整合到宿主DNA中。
我们且不说这个手术能否像人类预想的那样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单单这种基因的高转移性和侵入性的风险也是有待商榷的。
现代科学常把对染色体DNA有直接作用的一些手段或物质(如放射辐射,多环芳烃等)列入高致癌风险类,那这种对于DNA有直接作用的基因载体及细菌,它们的扩散有没有风险还有待评估,恐怕不是短期实验可以证明有或者没有的。
很多科学家说,这种基因漂流在自然界就是存在的。
是的,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认识利用的技术从来没超出自然界。但在自然进化中,这个概率是很小的,而且时间是很长的。
自然界从来没有在几十年的时间创造或紊乱过这么多的基因和物种。她只是给了物种进化的一种小概率可能,而且还会经过长期的一个自然选择和演化来平衡。
3
如果把地球比喻为一架飞机的话,那么我们很多的人工科技,有时候就像是拆卸了飞机上的一个螺丝钉,把它加工成一根可以用的缝衣针......
我们可能因为不了解而破坏了飞机本来的运行法则,使之失衡......但我们不能忘记,自己就在这架飞机上生存。
4
所以,在我看来转基因与其说是一个科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伦理问题。
我们人类真正的能够替代自然法则吗?能够确定我们做的比自然界几百万年的进化更好吗?
也许我们能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在没有发明显微镜之前我们是看不到细菌等这样的微观世界的;在没有望远镜之前,我们也看不清楚地外的星体。现在,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也一定是有局限的。
几十年前的我们,觉得化肥、农药、抗生素,这些都是很神奇的科学进步,现在尝到化学农业的恶果了,才看到他们双刃剑的另一面。
我们确定能够看到这个世界的全部,知道每一个变化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么?
所以如果把尺度放宽到自然历程当中,无论是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也许还有其他维度),相对于现有的科技认识我更愿意相信自然界几百万年的进化,而不是说人这一辈子对于某个命题争论的几十年,或者某个科学实验在几百年证明的维度。
如此,问题也就自然清晰了。
5
最近看一本书很有意思,美国的一对夫妻,有机农业教授和生物学家合著,他们称化学农业为传统农业,有机农业为现代农业。
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我们都知道几千年来的传统农耕文化,反而化学农业是近现代才出现的。
《四千年农夫》里描述了中国农耕的智慧,其实这与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对于利用自然的思维原则相否:从整体系统入手,遵循天道自然。
西方思维体系建立在理性与逻辑推理之上,东方思维体系建立在悟性与直接体验之上。无所谓好与坏,但在近几十年,西方很多学科正在用科学的手段证明着东方的智慧。
也许,殊途同归……
6
仅为个人观点,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你可以选择食用转基因食物,但没有权利强迫或隐瞒别人。
我认为,诚实标注转基因成分是最起码的底线。
每一个普通国民都有权利受到这样的法律保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