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转发。
别误会,这话不是说你,而是我骂我自己的。不过如果等你看完文章发现你和我有一样的毛病,那也把它免费送给你,不用谢。
之所以有此感慨,是我有感于自己长期以来几乎每天都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在那些毫无营养的垃圾信息上,并且貌似最近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情形就像是在恶臭的垃圾堆里淘金,更像是主动往自己的脑子里灌屎。
选择食物时人人都知道应当挑选那些营养价值丰富、对身体真正有益的食材,但为大脑挑选“食物”时人们却常常忘记这一点。而是习惯了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甚至有时只对那些“垃圾食品”感兴趣,只因为它们颜色更鲜艳,口感更顺滑。
以前有种说法是互联网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后来发现爆炸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信息,最多算是“信息大爆炸”。现在看来,“爆炸”出来的90%以上都属于垃圾信息,毫无传播的价值和必要,但人们却早已迷失其中,乐此不疲。
这进一步推高了搜寻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因为你必须从更高更大的垃圾堆里面找到那一点点有用的东西。换言之,今天如果你没有比过去更强悍的搜索能力,那你大概率只能在垃圾信息构成的粪坑里沉溺且不自知。
所以有时候挺羡慕古人的。那时的书不多,只有真正重要且有价值的内容才值得被写下来流传下去,因此你随便抄起一本绝大概率就是颇值得一观的好书。不像现在,市面上流传的绝大多数都是不值得一翻的文字垃圾。
牢骚发完了,我试着解析一下我自己——也许还包括你——“垃圾信息成瘾”的原因。
占主导的肯定还是个人原因,这点自知之明咱还是有的。毕竟身处同样的时代,并非人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屈服于了多巴胺,屈从于了人性,最终变成了垃圾信息的奴隶,自动往脑子里灌屎的傻X。本来是“玩手机”“玩电脑”的,结果被手机和电脑“玩”了,就像许多人本来是去“干工作”的,结果一不小心被工作给“干”了。
社会原因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场博弈中,我并不是输给了某一个人,而是输给了那些手机app和网站之后的一整个规模或许多达数千人的开发运营团队。
他们每天挖空心思只做一件事:让手机和电脑前的(潜在)用户在他们开发的产品上花掉更多时间、更多金钱以及更多注意力,以此击败竞争对手并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为此他们甚至不惜重金购买并使用脑科学和行为心理学等各种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更进一步,我本质上是输给了“利用人性弱点赚钱”的商业模式。这样的生意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并且永远不会消失,直到人类灭亡的那一天。
比如烟酒毒品这些实物,社交媒体、无脑短视频这些虚拟产品和服务,本质上都是成瘾性物质,也都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赚钱。商家们知道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抵不住诱惑,所以他们的暴利生意就永远有得做。“真正有价值的事大都是反人性的”,此言不虚。
在此我无意批判现实,毕竟现实并不会因为一两个人轻飘飘的批判就有所改观。我只是想表明一己态度,虽然我不可能完全不使用这类产品——这不现实——但对那些利用人性弱点赚钱的企业,我的内心始终对他们有一份鄙夷和轻蔑。如果有一天这些公司破产垮台了,被自由市场所淘汰,那我必定额手称庆。
面对“垃圾信息成瘾”,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
我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主动更换信息来源平台,千方百计提高输入质量。比如只从高质量网站获取信息,只读高质量书籍文献,只看高质量纪录片或影视剧集,只用高质量手机app。
总而言之,给大脑喂点营养丰富全面的好东西而不是相反,毕竟营养学上有句话叫“你是你吃出来的”,我们的大脑也是我们亲手用各种信息喂养出来的。至于“高质量”的具体标准,只能由自己把握。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从何入手,那我还有最简单的一招。每次准备大量摄取信息之前都先问自己一句:我正要使用的这个平台到底是金矿还是垃圾堆,或者更偏向哪边?我马上要输入大脑的信息到底是黄金还是大粪,或者更偏向哪边?
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不管是食物还是信息,我们都值得更好的。
《如是我闻》
信息过载的时代,思考就成了一种奢侈品。
——托马斯·弗里德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