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之“住”篇:有了家人的陪伴,再简陋的房屋也是温馨的
在衣食住行的“住”这一方面,我想分享一下我家的住房变迁历程。
我是1990年参加工作的,当时是在乡镇上,住宿条件虽然一般,只是一间破旧的房子,没有厨房和卫生间,但好在是单间,里面还提供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这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几年的学生生涯中,一直挤的是集体宿舍上下铺。
这就是当初拥有独立住宿空间时的幸福,虽然简陋,虽然不是自己的,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此时已经是很满足的了。
1992年,我结婚时,那个时候乡镇上没有“商品房”这个概念,单位分配了三间平房,不但房间数量增多了,室内还配置了简易的饭桌和沙发之类的生活用品。这三间平房也是以前的办公室,依然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就只能是自己动手,把其中一间房屋改造成简易的厨房带卫生间。
此刻,家的感觉满满的。一个不华丽的地方,但的确是一个安乐窝,一个可以完全放松身心的地方;后来随着孩子的出生,这里更像是一个家了。
虽然这些平房在当时是简陋的甚至是破旧的,也缺乏一些必要的功能和设施,但它却是舒适的住所,因为有了家的存在,有了家人的陪伴。
后来,随着工作的变动,我们一家的住所也随之变迁。1995年,我们搬到市区工作,并幸运地赶上了公司福利分配住房的末班车。这次,我们分配到了两个单间房屋,也是属于办公楼的那种,仍然缺乏厨房和卫生间这样的基本设施。自己再次动手进行改造,在偌大的阳台走廊上改造了一个厨房和卫生间;几年后,公司对这些房屋进行房改,又幸运地用较低的价格进行了购买,此时,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屋,这一住就是好几年。
但这套房子是楼顶,漏水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夏天又特别炎热,于是我们决定改变现状,并开始寻找新的住所。
到了2002年,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家终于凑齐了钱,购买了一套90平米的商品房。这套房子的购买标志着我们家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活阶段,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舒适和便利。
自购买这套商品房以来,我们家已经居住至今。房子不算大,也不华丽,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断适应和改善我们的住所,使它更加符合我们的需求和品味。这间住所已越来越温馨,我们已离不开它,我们不想再换别的住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