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这个历史人物,大多数人都熟悉,知道他是一个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尽其所能,达到私利目的。
秦二世胡亥正值青春,贪玩有精力,但是当时由于政策严苛,底层民众生活过于困苦,饿死、累死,不如起义寻一条生路,反正都是一死,民众怀着这个心态,多地都爆发战乱。
起初,赵高想办法把下面闹事的消息都封锁了,但是事情太多,多少也有一些传到了胡亥那里,他便找来这些官员说,当年我爹打下天下,不也是为了享乐吗?
我要是不玩,做天子干什么?要是什么事都我干了,要你们干什么?
这就是胡亥的世界观。
赵高出场了,私下对胡亥说:“当了天王老子却不能随心所欲,这是我们臣子的失职,要还是苦哈哈地操心,谁还去干领导呢?”
“要不这样,以后你就全心全意地发展你的兴趣爱好,其它事就交给我先去处理,办不了的话,我多向您请示,这样你和其它人接触得少了,有什么有损形象的言行也就少了,全天下无不慑于你的威严,这岂不是又赢?”
胡亥一听,这个妙,准了。
于是,大事小事都要从赵高这里出,唯一和皇帝对接的通道都在赵高这里。李斯作为老臣在外面干着急,如果再这样下去,天下就乱了,但是他也没办法,于是他就写了个折子想办法给皇帝提个醒。
胡亥年轻啊,整天接触的只有赵高一个人,觉得天下赵高最值得信任了,为了表示自己的信任,就对赵高说:“老赵啊,你平时工作干得不错,但有些地方也要注意,李斯好像对你有点意见啊,自己以后注意点就行。”
赵高一听,心里有数了,这老家伙果然对我有意见,那就来吧。
后来,赵高果然设计把李斯给办了。
李斯也算得上秦朝的功臣元老了。
他在与奸臣赵高的争斗中丧失了所有,最后老命不保,看似好像是赵高奸臣当道,除害忠良,但仔细看一看,李斯真地值得我们同情吗?
昨天我在《命运是在先前行为的结合作用和未来行为的微调影响下生成的》一文中,也就是想说说,不作不死的道理。
李斯有今天的下场,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在赵高太坏。
大家知道焚书坑儒让我们的文明遭受了一场大劫,这其中的焚书就是李斯提出的。
我们说赵高一心想着私利,做出让后人唾弃的很多坏事,但李斯也并不是完全出于大局,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去战斗。
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各种文化很繁荣,思潮丰富,社会上各种先进思想、创新意识如七八十年代路边的野花一样丰富,令人神往,生机勃勃,而现在一切都没了,只有光秃秃的混合着各种农药味的泥土。
李斯的成长无有充斥了利己主义。
当然,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等有了一定的权力和说话权,还是那样不顾行为的代价,不顾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这样就是恶业了。
李斯为了处处迎合秦始皇,巩固自己的地位,对秦始皇说:“你看社会上那么多思想有想法的人,影响着老百姓,让老百姓的思想不稳定,这对我们江山很不利,依我看,把那些传播、教育、影响老百姓思想的文字都给烧了,只留下官方声音,老百姓就好统治了,也就没那么动乱隐患了。”
秦始皇觉得这个决策可以。
于是学校、藏书阁等的书藉都被烧了,很多有思想的人也被迫害。
李斯在个人享乐上也是大力支持皇帝的私欲纵横。
他和赵高一样支持皇帝不问政事,好好玩自己的,曾经也和赵高合作过,干一些被历史记黑的事情。
李斯的黑点子让越来越民主的气氛没了,不同的声音没了,皇帝的权利越来越集中,值到他本人的声音皇帝也听不到了。
赵高能得逞,赵高能营造那样的系统模式,难道和李斯的先前“改革”不无关系?
所以,很多历史故事、人物都有很多因素才造就成特定的结果,我们只有从这些故事人吸引教训,生活中的人和事都不能简单的从一个方面来定义。
这也是人无完人的所在,对此,我们看一些事情,对待朋友、陌生人、同事等,都不能简单的说好或者坏,而是要从更大的格局上,更有利于从多数的角度去衡量。
这样一来,估计生活中很多事,很多人,我们都会轻松的对待和理解,而不是一句简单的都不容易来强行安慰自己。
(公号上有完整第一时间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