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事无完美,但有上进心的人总是在追求着进步,完善着自己。
不同的人,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结果不同。
同样的一件事情,反射到不同的人的眼睛里心里,发现的问题不同,受到的启示不同。
同样的观点,用到不同的人身上,感受不同。
有时候,你觉得你表达的是好意,却遭到对方的错意和敌意,而你自己却还在木木然。
一天,小明放学回家,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期中考试我考了第二名。”
“很好,下次继续努力,前进一步,考第一名。”
“东东考了第三,他妈妈奖励了他五块钱。”
“你平时的零花钱就比他们多好多了,你也要奖励吗?”
“不要了。”
“儿子,给我看看卷子,你错了哪些?”
妈妈耐心细致的给儿子讲解了一遍,问道,“明白了没?”
“明白了。
“明白了以后,这个类型的就不会再做错了,记住,当天学的知识,当天掌握,有做错了的就接着改正。”
小明答应着去了自己的房间。
过了段时间,期末考试又到了。成绩公布后,妈妈问小明,“考的怎样?”
“考了第五。”
“怎么落后了?”
“小建还考了20呢!”
“你怎么和后边的人比,不和前边的人比?”
儿子不说话,该干嘛干嘛。
不知你们遇到过以上的场景没有?我和我初中时的女儿就完全符合上述情况。女儿从基部第退到班级二十名,人家一点也不在乎,我就好奇怪,小学时期完全不是这样的性格啊。不光如此,还一直抱怨我只关心她的学习,不关心她,甚至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一直在寻找我到底哪个环节做错了,导致她性格改变,甚至婴幼儿的教育我也都学习了,仍不得其解。
直到现在,女儿长大了懂事了,愿意跟我交流了。有一天,我就直接开门见山的问她那时的变化是怎么回事。
女儿说,“人家的孩子考试都有奖励,就我没有,我考的好和考的不好又有什么不同?所以我故意学的不好点。”并且又补充到,“你眼睛里就只有我的学习,你对我的学习永远没有满意。”
哎!本来是好意,想督促女儿的学习,结果不光影响了学习,更影响了长久的母女关系。于是我向女儿赔礼并解释道,“我教给你的就是我的学习方法,本想给你养成上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每次进步一点点,再说你又不缺钱,花多少给多少,所以我就觉得没有必要再给你奖励了。”
“我的妈妈呀,哪个孩子不想得到奖励呀!再说,你的学习方法我不喜欢。”
哦!原来如此,那时忙着上班的我的确不懂得这些。
又快放寒假了,所以想起来这件事情。现在的学生家长应该很少像我这样大意了,因为现在家长奖励孩子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但我想说的是不只在教育孩子上,别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你自我感觉是善意时,先考虑一下你的善意是否适合对方,以免好心办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