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都在尝试着剪辑视频。
相比文章,视频观阅感受要轻松太多,
相比文章,视频观阅机会更容易得多,
文章中配上视频,可以不同维度呈现输出内容。
其实,无论是练习写作或者练习制作视频,都是在学着如何表达。
有人天生就是语言表达高手,特别是口才好的人,任何事物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真是让人羡慕。
而我就是天生笨拙的人,这一生多做憨笨事。特别是需要过脑的事,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终究躲避不了一辈子。躲得半生,还是得老老实实练习如何表达。先从写作和视频练习做起来。
两年前做视频,主要是十多张图片串联,连模板都是套用现成的,打包就走,就连主题也是勉为其难的的使用一句话贯穿始终,因为不会使用啊。
要么就是录制视频一镜到底,剪切都不会,横屏竖屏交替,真难为还有人扭转脖子把它看完,汗颜。
过去的视频内容主要在两个板块,茶叶茶席茶馆日常是必须要有的呈现,只要图片拍得精美,组合起来还将就。还有就是练习吹箫的视频,基本上都是自拍一段,莫有太多讲究。
不是对视频没有要求,而是一句不会就把自己忽悠。这一忽悠又两年过。
对自己还是要有点要求了。
不会剪辑,就学着简单的手机操作吧,慢一点也好过没长进。多给自己练习的机会。
现在写一篇文章,就会想着怎么用视频来呈现文章里的内容,文章里配上视频,尝试多种表现形式。
五月份的文章里已经开始在刻意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样的要求。
5月14日 行走的茶席| 青桃树下的茶席
5月14日 行走的茶席| 围炉茶席
5月16日 茶馆杂谈| 台上问一声好,要不要响亮回应
5月17日 茶馆杂谈| 阳光城下了几天雨
5月21日 茶馆杂谈| 520一个不小心又跑了一个半马
这几篇文章里都配上了视频,而且都是为了文章内容专门制作不同的视频。
点击蓝色字体可以翻阅。
每一个视频都尽量做到突出一个主题。时间尽量控制在两分钟左右。
也开始尝试学习简单使用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
尝试每一张图片的筛选出场顺序的排列,
尝试每一张图片的入场出场模式的变化,
尝试每一张图片的配文编辑,
尝试每一个主题的配文编辑······
总体来讲,纯图片式编辑视频,对我而言难度不大。
需要突破的是在每一张图片进行文字的输入。
尝试下来,这样的难度也不大,
那就进一步尝试文字的字体模式花式的使用,
这样也是有趣。
那么,继续练习,开始尝试在一整段视频里进行文字输入。
先试着就一段文字一条到底使用在整段视频中,
没有什么难度了,现在,真不知以前为什么总觉得很难。
其实这样一镜到底的视频要想表达情感,难在文字与音乐背景的契合。
比如前几天做的两段视频,随手拍摄的视频,在行驶的地铁上录下窗外的景象。田野,远山,乌云,建筑中的楼宇,在不断地闪过,又在不断地驶来,动态行驶的过程总是容易让人产生幻想,总有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比如电影里或者小说里的故事情节中。
这样,一段普普通通的行驶中沿途景象的视频,配上王小波《寻找无双》中的语录,配上一首歌《感谢生活》作为背景音乐,立刻马上就切合上自己的心情,想必也就是符合大多数为生活奔波的人儿,
微微有些疲惫又有些期盼的心情。
这两段类似度极高的视频,区别是到大面铺和到连山坡。回阳光城路途中的两个站点。
于是尝试了两种不同的编辑手法,第一种一段文字到底,对我而言没有什么难度了,比较幸运选到一首歌可以表达当下的心境。
接着编辑另外一段视频,尝试使用混音和打字机敲打键盘的声音,有一点电影情节的感觉。学着录入几段文字随着行驶过程转换,就像飞驰而过的一颗颗树影和田地,也与整个情景相融合。
特别是选用的这段文字,信心这个东西,什么时候都像高楼大厦,但是里面却会长白蚁。正好画面里也路过一段建筑的高楼,而地铁里的乘客大多也是为楼奔波的人啊,非常贴题。为了让这画面与文字配合在一起,还是把一段段文字
微调距离多次,楞是把这画面与文字卡到位。窃窃有些小开心,努力没有白费。
唯一美中不足,文字动画使用过度,虽然在配合地铁上有节奏的晃动感,但木子说她既想看风景又想看文字,但文字晃动得太厉害了,影响阅读。
有这么好的意见回馈,真好。
其实这两段视频更适合放在四月文章《茶馆阅读| 寻找无双》里,但那时还不会。
所以得抓紧时间锻炼视频制作啊,5月13号线下沙龙活动主动报名摄影师角色,继续训练自己的制作视频的方法。
图片+视频+配文+配乐,基本模式。不难。
通过这个基本模式来记录一场活动的概要,有一些难度了。
要呈现出这次活动所有参与者并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高度提炼,加大难度。
相当烧脑。这些都是以前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的事情。
现在,反而主动加自动要求自己提高标准。
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逼得满身才华。
5月20号沙龙活动的视频继续加深难度,把录制两个小时多小时的视频不停回放,提炼精彩的话句剪切成十多秒二十秒左右的视频,根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主题来卡点编辑视频,为了突出效果,故意夸张使用字体,怎么花哨怎么来,怎么好玩怎么弄。就像两分钟即兴演讲题目《复盘》里说到,复盘才能翻盘,不如说复盘是操盘,自己做操盘手的感觉有点棒。
其实在不断回放视频过程,于我更是一次次重新学习的过程,相当于一次次的复盘,特别是看到别人优秀的环节,对自己都是最好的嘉奖。
只是视频被细分到200多个片段,甄选制作过程太耗时太烧脑,有些影响到晨练的时间,也挤兑了其他事情的时间。看来时间管理习惯养成还需要继续改进。
5月20号晨跑半马纪念文章和视频倒是完成的要轻松很多。毕竟是自己熟悉并喜欢的风格。跑步过程基本上已经知道需要表达什么,第二天上午基本上就完成了文章,坐等下午完成视频的制作完成。个人比较喜欢里面的配图和原创文字。
回看五月快要结束了,这个月主要精力还是花在赶文章和赶视频的状态,希望能够技艺精进,快速完成制作,我追着找素材才是正确的节奏。
毕竟找素材拍摄的过程一定是愉悦的事情。
感谢五月,感谢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