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巴林特小组的组长给我发了一个案例,让我谈谈看法。案例是这样的:一位父亲带着12岁发热的女儿去乡镇医院就医,该医院没有设立儿科,当班的内科医生拒绝为病人诊治并建议转县医院。这位父亲觉得医生在推诿,用投诉拍摄曝光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医生不让患者拍摄,过程中发生肢体碰撞推搡。次日,患者投诉至媒体,记者来院采访,事后第6天,电视新闻播报:##卫生院晚上不开设急诊,妨碍患者就医,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等”
我希望你能多做一点点看到这篇报道,我第一感受就是医生好委屈,好受伤!我回想起我20年前我在急诊值夜班,也是一位父亲带孩子看病,被内科医生拒绝,结果患者家属一拳把医生的眼镜打飞了,我眼前浮现的是高度近视的医生蹲着身子在地上摸索着已成碎片的眼镜!那一刻我觉得作为底层的医务人员真的好悲哀!
医生的心声:我是内科医生,给儿童看病,不在我的职权范围,我不专业,怕延误你孩子的治疗,建议你转院是为了你的安全考虑,为什么你听不见我的声音,不是我不帮忙,而是这件事我无法帮你,我有困难。
我们没有错,却无端承受那么多委屈谩骂、暴力,我们医生也是人,我们也需要尊重,媒体和社会公众理解我们了吗?看见我们的困难了吗?想过我们的感受了吗?领导看见我们的不容易了吗?
医生的渴求:我们希望,我们的善意被大家看见,我们的困难得到大家谅解,我们希望我们的不容易大家能体会!我们希望行医路上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尊重!我们非常需要大众的包容和支持!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只有您们的支持,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力量前行!
患者家属:(我是如此猜想患者的父亲的感受和行为的)
1.当孩子发烧生病的时候,深夜疲惫的我很焦虑和无助,我希望即刻能得到医生的帮助。因为我明天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希望能安抚好孩子的身心,这样我的身心也放下了,晚上或许还能休息一下。否则明天就没有精力去应对更多的压力。我迫切需要尽快解决眼前的事情!
2.医生怎么可以这样推诿?这个医院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居然不安排儿科医生值班?他们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居然还认识不到,医生还铮铮有词说他们没错?不行,我得给他们一点提醒,给媒体曝光一下,让这件事得到重视和整改,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和我一样的患者以后求救无门!我这样做是声张正义,是有意义的一件事!
患者的渴求:我希望医院能认识到错误,我希望医生能多做一点点,至少,在我焦虑无助的时候,能看见我的情绪,安抚一下我,而不是以冷冰冰的态度对待我。我对医生和医院有很大的期待,我希望在我陷入困境时,在这里可以尽快得到身心的治疗帮助!我知道内科医生不给我看病有他的道理。但他的态度我接受不了。我期望他能看懂我的需要,了解我的感受,能提供一些力能所及的帮助和安慰,而不是生硬地拒绝!
媒体: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代言是媒体人的职责。我们希望这样的报道让医院能很好的反思,为患者多做一点点!
领导:我知道医生是委屈的,但同时我认为他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有待提升!
我希望你能多做一点点当我们都在情绪中纠缠时,是没有能力去看见对方的需要,并给予对方更多的支持与帮助的!
当我们常常以“应该”来要求对方,而没有看懂对方当下能力的有限,和此刻作为一个人的心理需要,收获的一定是对抗!
也许在那个当下,情绪自我转化最快的可能就是看懂现实是什么,接受现实!
如果患者放下那么多头脑中的“应该”,去看见乡镇医院医生现实的处境:“医生一直紧缺,根本安排不了人手,内科医生无法跨专业诊疗”这个事实!当你看见并接受这个事实,当下第一反应就是尽快转院而非耗着争论对错!延误孩子的治疗!
也许医生能放下对患者的期待,“我的善意和困难需要被你理解和看见!”的期待,看见处在焦虑和失望中的患者根本无力消化自己的情绪,更没有能力来理解包容你的状态!心就能平静下来!
对于领导和媒体处理方式医生如果能换个角度看待,就会少受伤一些:
媒体:我们也知道医生是委屈的。但是作为媒体,我们需要为群众说话,平息他们的情绪!同时让他们需要被重视被看见!我们这样报道是希望医院能做更多!考虑更周全一点!
院领导:我知道我们有职责去做更多,但我们目前所能做的确实只有这么多!医生是委屈的。但是作为领导我需要平息纷争,所以只能这么说这么做!
所有人都希望对方能多做一点点,来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我看来,要想和谐共处的可能的方式是: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层面,反思自己的问题,理解对方的难处,包容对方的困难,善意地提醒,而非面目狰狞地去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