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许多人都很疑惑,学诗词到底有什么用呢?在繁忙的日常里,它似乎并不能给予我们任何实质性的帮助。难道是为了穿越以后,像范闲一样技惊四座吗?估计打死我也背不下来这上百首诗。
1.
《庆余年》中有一场宫廷夜宴,庄墨韩为了自己的弟弟,不得已接受长公主的安排,想要毁了范闲的名声,果能如愿吗?
一场夜宴,范闲让世人惊艳。一首首精彩绝伦、震古烁今的绝妙诗词横空出世。那是一个人的狂欢,是他一个人的诗词大会。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随口吟诵便是千古名句,每一首诗都似乎写到了极致。或孤高、或豪迈、或缠绵、或哀怨。浪漫到极致,悲凉到极致。
范闲对庄墨韩说:“注经释文,我不如你,背诗,你不如我。做文坛大家,我不行,做人,你不行。”
一场夜宴,一举成名。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张扬而自芬芳,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2.
华中师范大学的戴建业教授就被学生问到:“戴老师,学诗词有什么用呢?”戴老师给出了简洁却很准确的回答。
想象力丰富
比如李白的《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寥寥数笔,写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山寺绝高,星夜旷阔,让人心向往之。
梭罗说过: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
儒贝尔也说过:想象是灵魂的眼睛。
直觉敏锐
比如说,我们看到夜晚的月亮很美,许多诗词也都是赞美它的。可是宋朝就有个人,他因为心情不好,看到月亮的脸很苍白,就写下了“月亮似寡妇,苍苍无颜色”。这位诗人的感情何其细腻,月亮确实没有颜色,他用来形容寡妇苍白的脸色,也确实贴切,苍白的还有那寡妇再无色彩的生活。
这位诗人对于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细节观察独到,洞察力强,莫非他是天蝎座?
逻辑严谨
古人写诗,讲究对仗工整,不仅如此,还要合乎逻辑。
如贾岛写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时他在“推”和“敲”之间犹豫,不确定用哪个字更精准些。韩愈建议他用“敲”字,一方面是到别人家,敲门有礼貌些。另一方面,夜深人静,“敲”会显得磊落些。静静的夜晚有着敲门的声响,动静结合。
韩愈说过:文从字顺各识职。那就是用词一定要准确、恰当,逻辑上能够说得通才好。
便于记忆
古诗词的节奏感强,语句押韵,吟诵时也很有美感便于记忆。许多流传至今的佳作,字句并不拗口,却又意味深长,很容易就能背诵下来。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字句浅淡,写出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以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语言发达
诗歌完全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读得多了,文章自然就写得好,但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要带着功利心去看,而是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
3.
学古诗词到底是为了什么?它的韵味,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最难体味到的,便是它的意境之美。它的轻灵、深韵、浪漫、豪迈等等,每一种都让人惊艳。
但归根结底,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能感受到一份真挚的情感。那份历经过人世沧桑、酸甜苦辣的悠长回味。
有时候万语千言都无法诉说的心情,一句古诗足矣。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