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

作者: 一瓢耳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09:43 被阅读0次

    当我们感恩先辈、追本溯源的时候,不能不感怀他们艰苦奋斗的历程。 

    19世纪末期光绪年间,曾祖父兄弟闯关东,由山东逃荒来到东北,落户于吉林永吉县大黑山。

    作为东北满族聚集地的早期移民,若不是极端贫困,谁肯背井离乡,其艰辛状况,现在想起来仍不免为之动容。

    我从哪里来

    随着婚育和家庭人丁的增加,几经辗转,祖父、叔祖、姑祖迁至西阳镇红石砬子村。

    这一脉、历百年,传承清晰,祖父1944年去世,那个时候父亲只有15岁;祖父、叔祖父都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百年间环绕墓地的18棵红松早已遮天蔽日,每个都有缸口粗细,蔚为壮观,也反映了我家祖辈做事的严谨与气度;

    我从哪里来

    而曾叔祖一脉,据祖辈说也是人丁兴旺,但百年间无有往来,已无从可考。

    父亲就出生在红石砬子的这户农家,由于姑祖和姑祖父没有子嗣,父亲很小就过继给了姑祖王家,并和他们一起在吉林市里居住,所以父亲在红石砬子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虽是过继,但却没有改换姓氏,记得小的时候,母亲曾说过你们姓李,也是可以姓王的,所以自己不禁要想,姓李是李家血脉的传承,姓王是王家养育之恩,也都在情理之中。

    姑祖、姑祖父勤奋,也有些商业头脑,家里有马有车,家境也算殷实,父亲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聪颖好学,学习从来独占鳌头,无出其右,颇受邻里学校好评,依姑祖姑祖父的意愿,本来是想让父亲学医的,父亲也曾在药房做过学徒,但解放初期举国的建设热情,最终使父亲选择了煤炭这个行业,成为共和国工业的建设者,而没有成为一位悬壶济世的郎中,这也是家族的一段佳话。 

    父亲曾在吉林临江门小学、毓文中学读书,1947年考入吉林工专学习,1948年3月吉林解放,毕业后学子们便响应国家的呼唤,欣然投身到共和国的建设事业之中,父亲曾在鸡西、阜新、辽源、本溪等矿务局工作过,为了完成「一五计划」的156项苏联援助项目之一的黑龙江鹤岗兴安煤矿,也曾去留学苏联,并在卡拉干达煤田实习。

    我从哪里来

    记得父亲在鹤岗兴安矿工作期间,常年吃住在矿上,每周回家仅一两次,那个年代,国家需要煤炭,煤炭是国家经济的命脉,省委书记省长为了保生产,常去慰问,也吃住在煤矿,那是一种时代精神,现代的人们很难理解那段如火的岁月。

    母亲也是吉林市生人,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农家,家中薄有田地,外祖父去世的早,外祖母靠洗衣维持一家生计,虽然艰难度日,但仍然供给了母亲和大舅、二舅的读书,使得日后大舅成为县林业局的局长,二舅成为铁路局的总经济师所打下的坚实的理论功底,不能不说至关重要;母亲虽然一生操持家务,贡献奉献在了家里,但是母亲是读过书的,不仅可以读书读报,而且可以写信,不能不说和外祖母的勤俭和良好修养有关,想起来祖上的功德,仍不仅让人潸然泪下。

    在我开始记事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日子开始,父亲始终忙于工作,常年吃住在煤矿,很少回家,母亲领着我们兄弟四个,虽说是粗茶淡饭,但是母亲把生活调理的有声有色,吃的饱、穿得暖,其乐融融,那也是我度过的最幸福最温暖的一段时光。

    我从哪里来

    感慨我的父亲,首推非常的敬业,父亲一生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家里的事情,无论吃的穿的用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工作从不过问,都由母亲打理,一心扑在工作上,应该是工作操劳的缘故吧,父亲一生清瘦、矍铄,老之愈甚;第二就是严格的操守,父亲严于律己,从不放纵自己,煤矿工作的特点,煤矿的干部都能喝酒,父亲的酒量更是惊人,但从未见其酒后失态,中组部的关于其待遇的文件早年就保存在单位的档案里,从未公布和执行,这都反映了父亲优秀的品德。

    我从哪里来

    感恩我的母亲,勤俭持家,在我依稀的记忆里,殷勤打点我的祖母和姑祖母,在那极度物质匮乏的年代,让我一家温暖祥和,如沐春风;感恩我的母亲,殷切的教诲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家兄弟都有良好的操守,规矩做人,受用终生。

    感动父母在垂暮之年,克服困难,与衰老斗争的努力和精神,这都将成为我们今后人生遵循的楷模;也感谢哥嫂和弟弟一家对父母的殷切照料,让父母的暮年充实、幸福。

    这些年常去红石砬子祭祖,祖母一脉的魏氏后人,殷勤款待,温暖的回家感觉,同样让我感激涕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从哪里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sq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