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提出好问题
两种提问方式
- 海绵式思维:像海绵一样信息。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吸收更多的内容,为后续思考打下基础;二是思考成本低。
- 淘金式思维:专注在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上
二、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学会批判性思考,第一步就是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
论题分两种:
- 描述性论题:描述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 规范性论题:描述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要注意屏蔽一种思想:论述这个论题,只有一种思路是正确的,其他都是错误的!
论题有时直接在文章中写出,有时并没有,需要自己找出。此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找结论。结论是自己评论的重点。因为结论是作者最终希望你到达的终点站。而结论是由作者给出的条件给出。至此,批判性思维可以理解成:基于作者给出的所有条件,是否该相信结论。
找出结论的几个方法
- 问问论题是什么
- 通过关键词找出,“因此”、“表明”之类的词。
- 在开头结尾找找
- 不可作为结论的东西:例子、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
- 调查一下交流时的环境和作者的背景
- 问一问:“所以呢?”
自己写文章时,也要明确自己的议题和结论
注意一下几点即可
- 写文章时有明确的大纲
- 将讨论的问题尽量缩小
- 让自己的结论一目了然
三、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证明结论的论述、例子、比喻和逻辑。和“论题”、“结论”一起作为论证的三块基石。只有找到了理由,结论才有论证的价值。
- 每种议题都有自己对应的理由种类,不存在统一的理由种类。注意“结论”自己并不能作为理由。
- “弱势批判思维”报警的两种场景,在听论述者论述时要注意。自己作为论述者时也需要注意。
- 论述者在讨论时开始编造新的理由
- 论述者急于向你推荐他的观点,但是被问及理由时一脸茫然或愤怒
- 自己写文章时,也要明确的列出自己原因,最好事前google过相关方向,并调研过所有专门的期刊
- 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在文章开头列出论述的大纲
四、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找到由论题、结论、原因组成的清晰论证结论后。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这些部分的确切含义,才能开始评价。
- 找准可能歧义的关键词
- 再结论、原因里,参与论述的词,才是关键词
- 越模糊、抽象的词,越有可能是歧义关键词
- “反串法”,也就是换成别的身份思考,有助于发现可能歧义的词
- 检测歧义的障碍
- 以为作者和自己的理解一致
- 以为关键词只有一种解释
- 检测一个词是否有歧义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这个词换成一个近义词,看看整个事实是否有变化
- 小心包含感情的词,他会让思维短路
- 而且很多情况下,这些短路是故意人为的
- 谁想要说服你,谁就得负责解释清楚
- 读者、听众只负责找出歧义词
- 自己写文章,也要注意是不是用了歧义词
- 可以使用“反串法”,把自己代入不同角色,看是否有不同解释
- 可以回到开始调研时的相关文献,看看作者们是否在对一个词的定义进行讨论,还是大家默认词的意义
- 和周围的人交流、讨论,看他们是否有歧义
- 关注自己的读者。读者决定了关键词是否有歧义
五、什么是价值观建设和描述性假设
什么是假设
在所有的论证过程中,都包含了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如果没找到这些想法,就会不知不觉的相信了作者的观点。这些没有被说明的想法被称之为“假设”。找到这些假设,就好像发现魔术中的秘密,需要细致观察魔术师的每一个动作。
假设通常通常有一下特点:
- 隐藏而没有明说的
- 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
- 对判断结论有较大影响
- 可能还有欺骗性
假设按内容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假设一种价值观大于另一种价值观,通常“理由”通过他们才能证明“结论;另一种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将来的一些想法,认为他们会是什么样子,通常“理由”通过他们才能成立。
价值观假设
- 价值观建设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两个冲突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 注意价值观假设是一种针对“倾向”的假设,而不是针对有没有的假设。绝大部分人都认同相同的价值观,只是差在哪个更重要。
- 价值观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环境、话题而改变。上一个论题的价值观假设,并不能代表下一个论题的假设
- 找到价值观假设的方法
- 调查作者的背景
- 论题所有可能的结果中,作者更看重哪一种结果
- 反串:如果辩论者站在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
-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 忠诚-诚信
- 竞争-合作
- 媒体自由-国家权力
- 理性-冲动
- 价值观假设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条件,不能被diss。价值观的选择本身和结论一样需要推理和逻辑。
描述性假设
- 找到描述性假设的方法
- 不断寻找结论和原因直接的鸿沟
- 寻找没有说明出来的表明其理由的原因
- 将自己置身于演说者的位置
- 或者将自己置身于反对者的位置
- 思考是否有其他方法得到理由中的好处
轮到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 在写作中假设不可避免
- 要尽量表明这些交涉,让读者意识到这些想法,也得到一个自己思考整个逻辑的机会。
六、推理规程中有没有谬误
- 如果某个原因没有特殊、具体的某个优缺点,就有可能是个谬误
- 作为有建设性批判思维的读者,就算发现某一条原因逻辑有问题,也还是要考虑其他不是谬误的原因。如果想要更深入的交流,最好是在发现谬误之后,问下作者,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可以替代。
常见的谬误
- 逻辑造假类的
- 滑坡谬误:假设行动会引发一系列连锁为题,其实根本不会发生,或者有安全机制
- 偷换概念谬误
- 一旦看到一个词反复出现,就要考虑其意义是否被改变
- 稻草人谬误
- 解决办法就是找出所有立场的事实
- 虚假两难选择谬误
- 追求完美决绝方案谬误
- 错误引用类的
- 诉诸公众谬误
- 诉诸可疑权味谬误
- 转移话题类的
- 人身攻击谬误
- 光环效应谬误
- 话题转移谬误
- 诉诸情感谬误
- 循环论证谬误
- 乱扣帽子谬误
- 更像是一个钟省事的思考方式,不是谬误。。。
网友评论